•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9 19:07:40 股吧网页版
存储芯片急单涌现,3D NAND代工“风口”属于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支撑AI大模型的底层基础设施——服务器、数据中心、存储,有望从2024年的1490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3400亿美元,是半导体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11月19日,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中国总裁冯莉在2025年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交流会暨企业家太湖论坛分论坛——集成电路产业链合作对接交流会上指出。

  AI浪潮不仅点燃了以GPU为代表的逻辑芯片,也拉动了对存储芯片的需求。

  今年以来,三星、SK海力士等国际存储巨头逐渐将部分DRAM产能转向HBM,同时将NAND产能聚焦于高层数、高性能产品,以满足AI需求。

  这一集体转向也给存储市场留下了供给缺口。至讯创新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强指出,由AI算力基建驱动,2025年开始存储芯片迎来了“超级周期”。“业内人士预计在接下来数年内,存储芯片都会处于缺货状态。因此,这次周期也为存储代工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代工需求激增

  “出于管理效率、成本控制等考虑,国际存储大厂量产的技术节点通常不超过3-4代。当主流技术推进到300层左右时,100层以下的中低层数3D NAND逐渐被大厂放弃。”汤强指出。

  这与当年大厂逐步淡出NOR Flash及部分2D NAND市场的逻辑如出一辙。

  彼时,这一过程带来了中低容量存储器市场空缺,迅速被中国本土设计公司和晶圆代工厂填补:兆易创新、普冉股份、武汉新芯、东芯半导体等本土厂商,在NOR Flash和2D NAND领域获得了大量代工订单,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汤强回顾道,最早的闪存代工主要指NOR Flash代工,兆易创新推动了NOR Flash代工生态的形成,目前NOR Flash代工市场大约有30亿美元。近几年间,2D NAND代工市场兴起,这一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3D NAND代工的市场更大,大约在100亿美元。”

  目前3D NAND单颗芯片容量1Tb起步,2D SLC和 MLC容量覆盖从数百Mb到数十Gb,数十Gb-1Tb容量点需要中低层数3D NAND(<128层)覆盖。

  “在几十Gb到1Tb之间,主要靠库存和极少数产能在支撑,但这一市场的客户需求巨大,还有AR眼镜等新型应用需求出现。”汤强指出。

  供需错配之下,市场上已经出现存储急单。如11月17日,中芯国际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该公司承接了大量存储包括NOR/NAND Flash等急单。“当前AI产业占据了大量产能,导致主流供应商逐步退出碎片化、少量多样的细分市场。这一转变给众多中小规模供应商带来重要机遇,而他们中许多正是我们的客户。”

  3D NAND代工迎来“风口”

  眼下,随着国际存储大厂主动战略收缩,也给国内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3D NAND和逻辑芯片有90%的机台可以共线,只要投入10%的专用机台,就能够拉动3D NAND产线。从提升产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3D NAND代工最好是基于28-40nm的逻辑芯片产线扩展共线。”汤强告诉记者,一方面,此前NOR Flash和2D NAND代工也是与逻辑芯片共线;另一方面,国内的逻辑芯片产能较多,长三角尤其有优势。

  以无锡为例,华虹无锡拥有月产能近10万片的12英寸生产线,虽然其主力产品是逻辑芯片,但其成熟的工艺平台完全具备支持3D NAND所需的部分配套芯片或特殊工艺的制造能力。

  汤强指出,在需求方面,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的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AI等产业对存储芯片需求旺盛,Fab的代工业务能轻松对接本地海量客户,获取稳定订单,还能依托无锡综保区等平台对接国际客户,拓展海外市场。

  同时在供给方面,江苏已形成密集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无锡聚集华润微电子、盛合晶微、长电科技等众多龙头企业,能够形成完善的存储产业链闭环。存储芯片代工也能串联起这些环节,形成“研发-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的完整生态。

  新“风口”之下,江苏既有以无锡SK海力士为代表的IDM制造基地,也有以华虹、中芯为代表的代工厂,更有以长电科技为代表的封测龙头和配套产业,或有望成为全球存储产业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节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