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6 13:44:40 股吧网页版
马斯克星舰发射带火“30X不锈钢”,A股上市公司能否承接“中国版星舰”机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伴随SpaceX星舰第11次试飞实现可复用重型火箭的技术突破,其外壳所用30X冷轧不锈钢材料引发大量关注。

  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拨打了十余家A股冷轧不锈钢相关的上市公司公开电话,多数无人接听,有个别公司表示“不方便透露”。

  接受采访的甬金股份董秘办人士向记者分析称,“从技术角度看,应该不是很难。最主要还是解决材料的成分和配比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十米级不锈钢贮箱样机下线、长征九号采用不锈钢设计……多重信号下,A 股冷轧不锈钢产业的技术实力与供应链潜力备受市场关注。

  星舰发射破纪录,“30X不锈钢”强在哪?

  人类距离星际旅行又进一步。

  当地时间10月13日晚,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第11次试飞在得克萨斯州获得圆满成功。从火箭完成发射、分离、太空飞行至受控落水的完整闭环,标志着可复用重型火箭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

  相较于发动机重启、热防护系统等技术亮点,星舰外壳采用的自研“30X冷轧不锈钢”材料再度引发外界大量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30X不锈钢本质上属于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改良品种,核心成分为铁——铬——镍合金体系,通过精准调整元素配比实现性能升级。作为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金属,300系列不锈钢普遍具备耐腐蚀性、可焊接性与低温韧性优势,且热导率低于铝合金,能有效减少航天设备的热损失。

  此前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重点实验室联合发布的文章显示,301不锈钢(17Cr-7Ni型)曾用于宇宙神D火箭的液氢贮箱,经冷变形加工后强度显著提升;304不锈钢(18Cr-8Ni型)适用温区覆盖-20℃至4K液氦环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型号;316不锈钢因添加钼元素,在严苛腐蚀环境中表现更优。

  星舰选用的30X材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甬金股份董秘办人士在接受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电话采访时推测,其核心改进可能集中于“降低镍含量以提升硬度,并通过冷轧工艺实现超薄化”。该观点符合与航天材料的发展趋势:火箭外壳需同时满足高强度与轻量化,而不锈钢通过调整成分与升级工艺,可在钛合金与传统材料之间形成成本与性能的平衡——奥氏体不锈钢成本仅约为3美元/公斤,远低于铝锂合金的40美元/公斤和复合材料的200美元/公斤。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天领域已同步开启不锈钢材料的探索。2025年4月29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公开表示,其研制的十米级直径不锈钢贮箱样机成功下线,成为国内在研最大直径同类产品,突破了大直径不锈钢焊接与成形等关键技术。

  据悉,被外界称为“中国版星舰”的长征九号重型火箭箭体也明确采用不锈钢设计,显示国内航天界已认可该材料在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场景中的价值。但中科院相关研究指出,国内现有301、304等牌号仍存在冷轧后韧性不足的问题,薄壁成形与焊接技术仍需攻关。

  A股产业图谱:技术储备与准入挑战并存

  A股市场已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冷轧不锈钢产业布局。据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拥有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超十余家,涵盖普钢与特钢领域,比如:中信特钢(000708)以特种无缝钢管为核心,采用冷轧精细加工工艺;鞍钢股份(000898)、首钢股份(000959)等企业具备规模化冷轧板生产能力;久立特材(002318)、武进不锈(603878)专注高端工业管材领域;甬金股份(603995)则凭借自主研发设备形成成本优势,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

  从技术能力看,国内企业已具备接近30X材料的生产基础。上述甬金股份董秘办人士透露,国内常见的300系列不锈钢产品涵盖304、316等,还有超硬材质品种。在他看来,“从技术角度看,应该不是很难。最主要还是解决材料的成分和配比问题。”

  但记者注意到,规模化生产仍面临多重制约。首先是产业链协同问题,航天级不锈钢需从炼钢环节开始定制成分,而镍、铬等主要添加成分依赖进口,离不开上游企业与冷轧企业联动研发。

  其次是工艺细节突破。中科院指出的“冷轧后韧性不足”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同时,大直径薄壁件的焊接变形控制仍是国内技术短板。此外,设备适配性仍有提升空间,虽无需依赖进口设备,但超高精度加工可能需要专用装置改造。

  在星舰供应商准入方面,当前政策壁垒远大于技术障碍。甬金股份董秘办人士明确表示,受美国贸易战影响,SpaceX采购中国材料不现实。即便排除政策因素,也要看未来该领域是否存在明确发展方向或较大市场需求。并且,这一过程并非单一环节或单家公司可独立完成——由于航天级材料的要求从炼钢环节就已确定,若要向该方向推进,公司需联合上游企业共同开展工作。

  不过,随着我国商用航天领域的发展,冷轧不锈钢的应用仍将为上市公司提供想象空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指出,不锈钢材料在重复使用、低成本贮箱上有重要前景,而国内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正催生需求增量。但需注意的是,航天领域需求总量有限,短期难以对不锈钢企业业绩形成显著拉动,其更大价值在于推动材料升级与高端市场拓展。

  免责声明:本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交易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