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间,明新旭腾(605068.SH,股价25.01元,市值40.57亿元)公告披露其近日收到某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的定点通知。明新旭腾将作为客户的零部件供应商,为其新能源车型开发内饰材料。根据客户规划,此次定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总销售金额预计约为人民币6.5亿元。
明新旭腾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更进一步,但“喜报”背后,公司正面临短期业绩承压的考验。
明新旭腾相关财报显示,尽管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但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9亿元,同比增长30.21%,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72亿元,同比骤降412.54%。从2025年上半年表现来看,这一“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仍在延续。
研发实力获头部新能源车客户“盖章认证”
根据明新旭腾发布的公告,公司将作为客户的零部件供应商,为其新能源车型开发内饰材料。此次定点项目生命周期总销售金额约人民币6.5亿元。
公告指出,此次收到项目定点通知,“充分体现了客户对于公司持续创新能力、研发实力、产品质量及生产能力的认可”。
这份认可背后,是明新旭腾近20年来在汽车内饰新材料领域积累的深厚底蕴和前瞻性布局。作为一家专注于汽车内饰新材料研发、清洁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明新旭腾已构建起从材料研究、工艺开发到终端应用的一体化业务体系。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明新旭腾产品已供应给一汽大众、上汽通用、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奔驰、宝马、奥迪、赛力斯、长安、吉利、奇瑞、零跑等国内外主流主机厂的部分车型。
在新能源汽车内饰配套领域的渗透率同比提升,成为明新旭腾营收增长的重要支撑。为探索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上半年,明新旭腾还新设全资子公司明新智源(浙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于仿生电子皮肤的研发与产业化。
营收增长难掩亏损窘境
尽管新项目定点为公司描绘了广阔的增长前景,但其短期内的财务表现却难言乐观,明新旭腾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1.79亿元,同比增长30.21%。然而,归母净利润却录得-1.7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12.5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95亿元,降幅更是高达937.72%。
对于2024年的亏损,明新旭腾解释称,主要系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境内外新公司前期投入、费用增加,以及前期固定资产投入逐步转产、折旧增加所致。
进入2025年,亏损仍在持续。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29.26%;但归母净利润为-2939.09万元,同比下降393.49%。公司将上半年利润总额的大幅下滑归因于产品毛利率水平下降,以及前期固定资产折旧增加,而新产品的规模效应尚未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获得的6.5亿元项目定点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在公告中提示了相关风险:首先,定点通知并不反映客户最终的实际采购数量,目前披露的项目总金额仅为预计金额,后续实际开展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具体结算金额需以实际订单为准。
其次,项目的实施与汽车的实际产量直接相关,而汽车市场整体情况、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均可能对客户的生产计划和采购需求构成影响,从而给供货量带来不确定性。同时,在合同履约过程中,也可能因客户业务调整或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项目延期、变更、中止或终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该项目预计于2026年1月开始量产,因此对公司2025年度的经营业绩不会构成重大影响。这意味着,即便项目未来能够顺利推进,其对公司业绩的积极影响也需时日方能显现,短期内公司仍需面对业绩承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