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A股光伏、储能概念股震荡拉升。盘中,阳光电源(300274.SZ)、德业股份(605117.SH)、锦浪科技(300763.SZ)、大全能源(688303.SH)、天合光能(688599.SH)涨超5%。近日持续领涨的阳光电源,今日收涨1.21%至136.98元/股。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自阳光电源8月26日宣布“A+H”至今,两周时间内,阳光电源的股价飙涨超四成。截至今日收盘,阳光电源总市值再创新高,至2840亿元,刷新其于上个交易日(9月5日)创下的历史最高市值(2805.88亿元)。
业内认为,近日光伏、储能板块行情持续高涨的背后,与上游电芯短缺及海外市场需求高涨等因素相关。
“今年年底之前没电芯了。”国内某储能企业负责人在与第一财经记者聊起储能市场近况时表示,现在储能电芯是比较缺的,刚才还有四五个集成商要找我们聊,想买电芯。
该企业负责人进一步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实际上电芯的产能总体是富余的,但因为交付期太集中,造成了挤兑。”
市场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电芯供应偏紧的直接影响就是价格上涨。行业机构Infolink Conculting近日发布的储能电芯报价呈小幅上涨。
该机构数据显示,方形磷酸铁锂储能电芯100 Ah价格区间为0.34元/Wh至0.4元/Wh,均价0.37元/Wh;280 Ah储能电芯价格区间为0.260元/Wh至0.335元/Wh,均价为0.298元/Wh;314 Ah储能电芯价格区间为0.255元/Wh至0.340元/Wh,均价为0.298元/Wh,环比均有小幅上升。
市场供应偏紧催生了储能企业加大排产。华福证券在研报中表示,7月以来,国内外储能电芯排产持续创历史新高,准一线厂商满产,部分甚至托管或租赁同行产能仍无法满足订单。中等规模集成商已出现大安时电芯采购价小幅上涨,价格传导正在启动。
一方面是上游电芯环节的阶段性紧缺,另一方面,随着海外市场去库存的结束,下游的储能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阳光电源近日对机构投资者表示:“公司上半年发货已接近去年全年,下半年发货可能还会高于上半年。”
与此同时,阳光电源对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该公司对机构投资者表示,预计未来几年储能市场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20%,乐观估计30%。
“欧洲市场是公司未来几年很重要的市场。”阳光电源表示,欧洲市场由于新能源比例高,需要储能做平衡和支撑,同时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容量市场这些收益机制在逐步完善,今年又陆续实施动态电价,经济性驱动下,大储和工商储的需求都不错。
海外储能市场需求大增的同时,国内的储能市场则正由过去的政策导向逐步转为市场导向。
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提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新能源“强制配储”时代正式落幕。
今年上半年,国内的储能市场实现高增长。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56.12GWh,同比增长68%。
刚刚过去的8月,国内的储能市场招标规模同比增长超500%。据行业机构寻熵研究院统计,2025年8月,国内储能市场共计完成25.8GW/ 69.4GWh储能系统(GW为功率单位,GWh为容量单位)和含设备的EPC总承包招标工作,同比分别增长52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