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天普股份(605255)盘中再次“一字涨停”,报39元。
公司8月15日起因筹划控制权变更停牌,8月22日复牌并披露相关进展,随后连续四个交易日均一字涨停,累计涨幅约 46.4%,最新总市值约52.29亿元。
业绩承压
天普股份前身成立于1994年,2020年登陆上交所主板,长期为日产、马自达、福特、吉利等整车及工程机械厂商配套橡胶管路及总成,是一家典型的“车链零部件+工程机械配套”企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42亿元,同比降低1.75%;但归母净利润为3307万元,同比增长8.0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66万元,同比增加0.89%。相比之下,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不佳,营业收入8116万元,同比降低9.36%;归母净利润 873万元,同比也降低了10.32%。业绩低迷或成为公司变更实控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转股、要约、增资到变更实控人
企查查显示,天普股份当前的实控人为尤建义,直接持股8.95%;然而,其通过浙江天普控股有限公司、宁波市天昕贸易有限公司和宁波市普恩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间接持股65.6%,是天普股份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


8月22日,天普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天普控股、实控人尤建义等与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昊芯英)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按每股23.98元的价格向中昊芯英合计转让10.75%股份,作价3.46亿元;同时向自然人方东晖转让8%股份。更关键的是,在股份过户基础上,中昊芯英、海南芯繁与方东晖拟向天普控股合计增资15.21亿元(其中中昊芯英6.19亿元、海南芯繁3.95亿元、方东晖5.07亿元)。增资完成后,中昊芯英与海南芯繁合计持有天普控股50.01%股权,杨龚轶凡由此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该方案同时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需中昊芯英先履行要约,方可推进增资落地。资料显示,方东晖生于1987年,是罗欣药业(002793)实控人方秀宝的儿子,父子二人已经入股多家A股上市公司;杨龚轶凡生于1986年,2005年保送上海交通大学,斯坦福大学博士,曾任谷歌TPU研发团队核心成员。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安排还包括一项“输血”条款——天普控股承诺将增资款中的8.5亿元借给上市公司,期限至2027年12月31日,利率为3%或LPR孰低。此举可以帮助天普股份缓解资金压力,为后续业务升级或并购做准备。
跨界协同如何落地?
拟入主方中昊芯英定位于AI芯片公司,创始人杨龚轶凡具有谷歌TPU核心研发背景,团队在大模型训练/推理芯片上积累较深。公司当前实控人也为杨龚轶凡,直接及间接持股共28.4536%。若与天普股份结合,潜在协同可能在“车用电子与智能化”“产线自动化与工业智能”“现金流与资本平台支持研发量产”等维度展开;对于天普股份来说,这也是一次具有挑战性的突破,也是市场对天普股份预期提升的原因。
当然,由于两者主业跨度极大、产业链位置不同,协同能否落地仍待证实。同时,上交所于8月22日向天普股份下发监管工作函,围绕收购方资金来源的合法合规性、内幕信息管控有效性等核心问题提出监管要求。目前来看,方案能否落地取决于:其一,全面要约收购的启动与完成;其二,增资款真实、合规的资金来源与穿透披露;其三,8.5亿元股东借款落实后的使用去向及对公司财务结构、治理结构的影响;其四,协同路径的实质性进展。
只有这些环节平稳运行,才能在未来确保市场估值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