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2025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本次大会聚焦量子科技领域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场景创新、对接孵化、交流合作等关键环节,设置开幕式和主论坛、专项活动、展览展示三大板块。开幕式上,多项量子科技和量子产业重大成果正式发布。
开幕式上发布的量子科技重大成果包括: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祖冲之三号”刷新“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中性原子量子计算领域,实现AI赋能的2024个原子无缺陷阵列调控;光量子计算领域,首次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多比特连续变量量子纠缠;量子通信领域,跨越12900公里,洲际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再创纪录;量子精密测量领域,提升新物理搜寻探测界限17个数量级。
会上,量子产业重大成果同步发布: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电信发布全球最大规模、互联互通、广泛应用的量子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网发布面向分布式新能源量子加密系列产品;量子计算领域,国盾量子与中电信量子集团联合发布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系统解决方案、中国电科发布超导量子计算机用XS1000型稀释制冷机。
为强化量子科技的战略布局与协同能力,大会现场正式启动国家高新区量子产业协同创新网络、量子密码基础设施标准化技术联盟,多家单位在会上集中签约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金融支持项目,量子产业应用行动方案通过视频发布。
据介绍,国家高新区量子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包括合肥高新区、北京中关村园区、上海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济南高新区等9家具备量子产业发展优势的国家高新区。未来,该创新网络将深化量子科技产学研融合,加速推动量子科技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此外,由合肥实验室牵头的量子、密码、安全、通信等领域36家顶尖力量,正式启动量子密码基础设施标准化技术联盟,旨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标准化体系,为量子通信重大应用提供关键指引。
为进一步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通道,安徽启动量子信息“千家场景”行动,计划到2027年落地超1000个应用场景、到2030年落地超3000个应用场景;规划建设安徽量子产业园区(先导区)。当前,安徽已建成运行40万平方米的量子未来产业科技园,园区集聚中电信量子、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80余家产业链企业,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导入,出台支持量子产业发展的百亿级未来产业基金等专项政策,在企业成长壮大、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创新应用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据悉,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已连续举办五届。本届大会参展企业117家,比去年增加64家,增幅近120%,人员规模、企业数量、展览规模等再创新高。在大会10000平方米的展区中,将突出量子科技在政务、电力、气象、金融、汽车、医疗等行业的应用,并首次引入全息投影技术,首次展示基于“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量子优越性”的云服务,首次打造“量子赋能千行百业”场景应用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