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外围市场波动背景下,A股整体呈现震荡走势,而国产软件板块则逆势走强,成为市场焦点。
截至收盘,板块内个股表现活跃,盈建科、中国软件双双涨停,榕基软件、诚迈科技、中孚信息、金山办公等多只个股涨幅超过8%。

资金面同样释放积极信号:软件ETF(159852)当日上涨1.07%,换手率高达18.36%,成交金额达10.03亿元,近五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1.95%,反映出市场对软件板块的配置热情持续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商务部在10月9日发布的《稀土出口管制公告(2025年第61号)》中,其附件首次采用国产WPS格式,而非传统的Word或PDF。
上述细节被市场解读为国产软件替代加速的重要信号,也直接推动中国软件等概念股在10月13日强势涨停,凸显出国产软件在自主可控与技术突围进程中的战略价值。
自主可控主线引领行情
从细分领域看,10月13日软件板块的上涨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不同赛道表现分化明显。
基础软件领域,作为核心操作系统提供商的中国软件以涨停报收,其强势表现带动了国产操作系统产业链集体走强。
办公软件赛道同样表现强势,金山办公当日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8.32%,成为中证软件服务指数(930601)前十大权重股中涨幅第二高的个股,仅次于中国软件。
工业软件与网络安全领域也不乏亮点,浩辰软件涨6.48%,中孚信息、奇安信、启明星辰等网络安全相关个股纷纷收涨。
截至当日收盘,国产软件板块内共有14只个股涨幅超5%,除中国软件外,盈建科、*ST东通、榕基软件、诚迈科技涨超9%,形成了清晰的领涨梯队。
本次软件板块的强势表现,主要受到短期事件性因素的直接催化。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若参考4月经验,中期趋势上建议依然把握科技的产业趋势。如果本轮因为流动性冲击等风险出现短期急跌,仍建议配置国内相关的半导体设备、半导体光刻机产业链、AI端侧应用等行业。
而商务部的标志性动作,迅速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商务部于10月9日发布2025年第61号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文末的《物项列表》附件和《合规告知书指引》附件均采用WPS格式,而此前公告附件都是采用Word或PDF格式。这一细节在周末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在市场看来,此举是国产办公软件获得官方认可的重要信号。
除了事件催化外,软件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也为板块走强提供了支撑。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称“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稳健增长,利润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业务出口保持正增长。前8个月,软件业务收入96409亿元,同比增长12.6%。软件业利润总额13186亿元,同比增长13.0%。软件业务出口404.4亿美元,同比增长6.4%。
机遇之下仍需破“暗礁”
从办公软件到操作系统,从应用生态到核心技术,国产软件正在多个领域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历史性跨越。
“目前中国的国产化软件的能力,不比国际巨头公司逊色,甚至在一些层面更胜一筹,同时在成本和定制化服务上,国内的厂商也更具优势。”一位软件行业高管如此评价。
这一判断正得到越来越多事实的支撑。例如,作为国产办公软件的代表,金山办公近年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今年上半年,金山办公实现营收26.57亿元,同比增长10.12%;归母净利润7.47亿元,同比增长3.5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7.27亿元,同比增长5.77%。
截至2025年6月,该公司WPS全球月度活跃设备数为6.51亿,同比增长8.56%。其中,WPS Office PC版月度活跃设备数3.05亿,同比增长12.29%;WPS Office移动版月度活跃设备数3.46亿,同比增长5.48%。
在基础软件领域,国产操作系统也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此前介绍,鸿蒙5终端设备已突破2000万。从发展节奏看,从0到1000万,华为用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而从1000万到2000万,只用了2个月。
在AI浪潮的推动下,软硬件融合发展已成为明确趋势,为软件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9月29日,DeepSeek-V3.2-Exp模型正式发布并开源。随后,华为昇腾、寒武纪、海光信息同步宣布完成适配。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大模型与生成式AI正快速从云端走向消费终端,各巨头加紧构建软硬件一体的AI生态。
政策环境持续利好国产软件发展。华创证券指出,科技自立自强,国产化需求推动安全可控、工业软件、算力产业发展提速。行业需求方面,2024年财政部多项采购标准明确要求自主可控;安全可控测评不断更新,行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面方面,随着国产软件行业的业绩逐步改善,拐点持续验证。
东吴证券亦表示,预计信创即将迎来招标行情,2025年是政府信创未来三年的关键一年,规模较大。同时,随着美国方面对华科技制裁或加剧,AI软件自主可控产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国产软件发展势能强劲,但在B端、G端市场中,部分中小软件企业的生存压力仍是行业前行的“暗礁”,折射出产业生态尚未实现健康均衡。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要激发行业活力、筑牢国产软件自主可控体系的“全链条韧性”,需从建立回款保障机制、推动生态开放兼容入手。这一关键命题的破解,也是国产软件在政策红利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