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一扫过去数年的阴霾,一跃成为资本市场表现最亮眼的板块之一,其中最核心的逻辑,就是中国创新药的崛起。
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BD(商务拓展)交易金额超过去年全年,而近期密集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国产创新药在营收上正迎来快速增长的势头。
曾因高研发投入而连续亏损多年的创新药巨头百济神州,今年上半年首度迎来扭亏为盈。公司核心拳头产品泽布替尼(百悦泽)上半年实现全球销售额约125亿元,同比增长56%,已稳居美国和全球BTK抑制剂市场第一位。创新药产品收入的强劲增长,给了百济神州更充足的底气,公司上调了2025年全年营收预测至358亿元至381亿元。
A股“医药一哥”恒瑞医药上半年营收、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三项指标均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净利润同比大增三成。在这背后,创新药是最大的贡献来源,瑞维鲁胺、达尔西利等近三年上市的新品保持高速增长,创新药销售收入为75.70亿元,加上创新药许可收入后的营收达到95.61亿元,占营收比重提升至60.66%。
与恒瑞医药相类似,今年上半年,多家药企转型创新药的步伐正在加速推进。其中,翰森制药的创新药与合作产品收入占营收比重提升至82.7%;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首次超过3/4,达到77.4%;远大医药创新和壁垒产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达51%,同比提升近1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创新药出海也成为一大关键词。三生制药、石药集团、恒瑞医药相继斩获50亿美元以上的BD交易大单,其中,恒瑞医药与GSK签署的总金额高达125亿美元的BD协议,更是创下中国创新药出海单笔BD交易的新纪录。
与创新药收入增长同步的,还有各大药企在研发投入上的持续加码。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38.71亿元,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华东医药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4.84亿元,同比增长33.75%,正在推进80余项创新药管线研发。
先声药业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28.7%,过去十年间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全球布局的创新药研发管线超60个。翰森制药上半年研发支出达14.41亿元,同比增长20.4%,正在构建“上市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管线梯队。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当前在全球药物研发中的份额接近30%,而美国在全球研发中的份额降至约48%。“中国研发,海外授权”的创新药发展逻辑正在被广泛认可。
而在政策层面,创新药今年以来持续获得支持,包括医保谈判简化创新药准入、地方惠民保覆盖创新特药、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陆续出台,而今年6月出台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更是将创新药产业发展抬上一个新高度。
在资本市场层面,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港股(18A章节)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IPO募资规模同比增长40%。
天风证券表示,回顾中国创新药产业近十年发展,中国创新药从无到有,在数量、质量、技术上均有明显突破。兴业证券认为,当前我国创新药相关企业已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逐渐实现从“跟跑者”到“引领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