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王”市值突破5200亿元,顶破国产AI天花板。
8月22日,国产AI芯片龙头寒武纪大涨20%,盘中接连突破1100元和1200元两大关口,收盘价达1243.20元,总市值为5201亿元,在全部A股总市值排名中位列第24位,在AI芯片行业中排名第一,在整个半导体大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工业富联(AI服务器)和中芯国际(晶圆加工)。
1
拐点确立大佬爆买
一时间,“寒王”燃爆了。市场流传,人称“章盟主”的牛散章建平在寒武纪上一天浮盈12亿元。根据公开信息,章建平在2024年年末新进成为寒武纪前十大股东,持股数533.88万股,期末市值约为35亿元;今年一季度加仓14%,持仓超过600万股,位列第七大股东,期末市值约为38亿元,按此数据估算,8月22日其单日浮盈或可达到13亿元左右。不仅是牛散,香港中央结算公司也在今年一季度增仓512万股,成为寒武纪第四大股东,这表明海外资本也相中了“寒王”。
“寒王”开始炙手可热,质变正是发生在2024年四季度到2025年一季度。
去年四季度,寒武纪营业收入为9.89亿元,同比上升75.5%;归母净利润为2.72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4071万元成功扭亏,这也是寒武纪实现首个季度盈利。
今年一季度,寒武纪营业收入11.11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11.74亿元,同比增长42.30倍,归母净利润为3.5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27亿元再次成功扭亏。
至此,寒武纪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景气拐点确立。
2
业绩高增未来可期
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龙头公司确立景气拐点,与国产AI行业高速增长互为印证。
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爆发,海内外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提升,有研究机构预测自2024年起未来5年的全球算力规模增速将超过50%。在全球产业趋势和国内产业政策双重推动下,中国算力规模高速增长,已经在全球排名第二位,占比超过30%。
算力的核心看芯片。根据Wind数据,2025年,全球AI芯片规模有望达920亿美元,同比增长29.58%,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占比约为30%。从竞争格局看,虽然英伟达仍然在技术水平和市占率上具有绝对领先地位,但寒武纪、华为等国产厂商正在加速追赶,在自主可控的硬约束下,中国AI芯片市场的国产化率将持续提高。
全球市场规模总量增长和国产替代份额增加,共同推动国产AI芯片龙头业绩持续高增长,这个推动寒武纪股价持续大涨的逻辑,在财务报表上可以找到更多证据。2024年四季度和2025一季度,寒武纪存货分别为17.74亿元、27.55亿元,环比增加9.81亿元。两个季度的预付款分别为7.74亿元、9.73亿元,环比增加1.99亿元,存货和预付款大幅增长,说明公司对未来批量出货有把握,正在积极扩大生产。
如果未来业绩不断得到兑现,寒武纪股价会出现越上涨、市盈率越低的现象,也就是站在当下可以买到一个更有价值的未来,而资金不断涌入寒武纪,抢购的就是这个大概率会实现的更美好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寒武纪市值突破5200亿元,为国产AI芯片打了样,行业市值成长空间打开,产业链上更多的相关公司会得到市场关注,国产AI芯片板块的整体行情已经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