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南模生物(688265)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上,由浦东国资提出的五项关键议案全部遭到否决。
表决结果显示,这五项关乎公司未来三年发展规划、管理层稳定及股东沟通机制的议案,均因约68.77%的弃权票而未获通过。从持股比例来看,这些弃权票有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贡献”。
股权三分天下
南模生物的股权结构近年来逐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截至2025年6月,公司股权主要分属三大阵营。

第一大阵营是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费俭及其控制的上海砥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控股股东,当前持股比例为35.62%。
第二大股东上海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则持有13.80%的股份,具有国资背景,最终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
第三大阵营是新进的浦东国资一方,由苏州海望合纵一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和上海浦东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组成,两者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达到18.50%。
值得注意的是,海望合纵是通过受让南模生物原股东海润荣丰、康君宁元股权的方式,于2025年8月取得公司11.13%的股份。
董事长、总经理解除一致行动关系
南模生物控股股东阵营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企查查数据显示,董事长费俭作为砥石咨询的法定代表人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0.04%;公司总经理王明俊则是砥石咨询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8.07%。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4月28日,南模生物披露公告称,费俭与王明俊签署协议解除了一致行动关系。
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围绕董事会换届选举人选就曾发生过波折。由于包括王明俊在内的多位董事反对,控股股东砥石咨询提名的两位董事候选人均未能通过,这为股东大会的控股权之争埋下了伏笔。
随着浦东国资一方的增持,海望合纵与浦东新产业于9月11日向南模生物发函,要求增加临时提案,包括增补应涛涛、黄晨、王楹三人为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以及许庆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更为关键的是,浦东国资一方还要求股东大会增加6项临时议案,直指南模生物的核心治理问题。这些议案涉及公司未来三年的经营方针、投资计划、业务发展目标、管理层稳定、股东沟通机制和分红回报规划。
从议案内容看,浦东国资明显希望推动公司制定更清晰的发展战略和更透明的治理机制。这对于一家上市即巅峰、目前处于破发状态的科创板公司而言,本应是积极信号。
弃权票比例高达68.77%
股东大会的表决结果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根据公告数据,浦东国资提出的5项关键议案均未通过。
投票数据显示,这些议案获得的赞成票比例均为31.19%左右,反对票可忽略不计,而弃权票比例则高达约68.77%。
这一投票结果表明,控股股东阵营并未直接反对这些议案,而是选择了集体弃权这一策略性投票方式。
在董事会换届选举方面,根据股东大会结果,南模生物第四届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
在6名非独立董事中,费俭方获得4席,上海科投和浦东国资各获1席。在4名独立董事中,费俭方提名2人,上海科投和浦东国资各提名1人。此外,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王津津为职工代表董事。
从得票数看,王明俊的得票数(5433万股)远低于费俭(5959万股),而浦东国资提名的独立董事许庆却获得了异常高的得票数(7231万股)。
上市后业绩下滑,股价跌去7成
南模生物主要从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是国内“模式动物三巨头”之一。然而,南模生物自2021年12月上市以来股价表现不佳,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截至9月25日,股价在25元左右,较巅峰时期81.16元已经跌去近7成。2025年8月,公司曾公告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的回购股份,用于补充日常经营所需流动资金。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367万元,负债合计2.17亿元,货币资金1.83亿元。
业绩表现来看,公司2021年上市后,连续两年业绩下滑,2022年至2023年录得亏损0.05亿元和0.2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09%、281%。尽管2024年实现盈利650万元,但仍未恢复至2021年6000万元的盈利水平。
董事会改选后的南模生物将走向何方?三足鼎立的股权结构能否形成有效治理合力?公司回应称,新董事会将尽快召开会议,讨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