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1月22日),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主办的首届上海临床试验论坛上传来消息: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设立首期规模1.8亿元的临床转化种子基金,重点布局创新药、核药、细胞治疗等方向,助力早期项目跨越“死亡之谷”。
本次论坛汇聚国内外顶级临床研究专家、医院管理者、药械企业代表及投资机构,共同聚焦临床试验全流程中的痛点与挑战,探讨从“临床需求”到“产业落地”的协同创新路径,为上海乃至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论坛设立一场主论坛及五场平行会议,聚焦临床试验管理、肿瘤、代谢泛血管及免疫疾病、细胞基因治疗与脑机接口、医疗器械等前沿领域。
论坛的成功举办也是上海临床研究转化体系效能的一次集中体现。作为该体系中的关键平台,临转院成立一年来,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指导下,围绕机制创新与生态构建开展多项探索,实现了产学研医等关键要素的高效链接。
在临床研究协同方面,临转院已牵头组建“上海临床研究协同发展联盟”,为医院PI(领衔研究者)与药械企业提供从项目评估、方案设计到执行交付的全链条服务,显著提升临床研究效率,已支持多项IIT(研究者发起研究)、真实世界研究、临床试验。
在成果转化机制上,临转院探索出“医院专利许可+现金入股”的公司化运营模式,推动全市首个临床成果公司化项目——肠道菌群微生态诊疗技术在2个月内快速落地,为医生成果转化提供清晰路径。
在数据赋能方面,临转院联合太平洋保险推出全国首款乳腺癌带病体商保产品,实现医疗数据在合规框架下的价值释放,助力本土创新药械发展。同时,依托高质量多模态医疗语料库,研发“杏林智研”临床研究大模型,构建AI概念验证平台,持续探索数据驱动临床科研与产业创新的新路径。
临转院董事长王兴鹏表示:“临床研究的蝶变需要医院、企业、科研机构与资本的多方协同。临转院正是致力于成为这个复杂系统中的创新枢纽,通过机制创新与专业服务,桥接起从病床到市场的宝贵资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提供坚实的体系化支撑。”

本次论坛还创新采用“论坛+路演+展览”办会模式,全天候设置路演环节,近40家医疗机构与企业轮番登台,展示在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路演内容涵盖核药研发、手术机器人、基因治疗、专病队列建设等多个前沿领域,为医企双方搭建了高效对接的平台。
与此同时,瑞金、中山、华山、市一等上海市级医院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近60余家医院,以及联影、阿斯利康、先声药业、恒瑞医药等30余家头部企业均设立展位,展示最新研发成果与需求。这种开放、互动的办会方式,集中呈现了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资源集聚与创新活力,同时有效促进“产、研、医、资”之间的深度链接与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