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于清华大学科研教学的“贾维斯”,到穿梭零售门店的“领航者”,人形机器人逐渐走出实验室,进入车间、商超与家庭等多元场景。
以制造业见长的宁波,正顺势而为:本地上市公司从新能源汽车向机器人赛道延展,具有全球视野和技术积累的新锐创业团队在此落地生根;当地政策与产业的双重支撑,为具身智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土壤。
宁波这座“链主之城”,正进行着一场从“汽车链”向“机器人链”的跃迁。
产业跃升驶入具身智能快车道
在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看来,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初将是具身智能行业“交卷”的时期。“我理解的‘交卷’:一是产品‘交卷’——能否做出稳定部署的产品;二是商业化‘交卷’——能否在工业、商业、家庭等场景中实现规模复制。”姚卯青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姚卯青表示,机器人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很多共通点,对电机、减速器、电池和算力芯片要求较高。宁波作为汽车零部件制造重镇,拥有数百家高配套能力的供应商,这些资源正逐步转向人形机器人产业,成为其具身智能发展的新支点。
作为具身智能的头部力量,智元机器人已与多家宁波本土整机及零部件企业开展合作。其中,与均普智能的联手尤其具有代表性。今年4月,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和智元机器人共同成立了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不到半年即斩获超2800万元的人形机器人生产销售订单,并落地了机器人本体量产中试线;均普智能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贾维斯1.0”轻量版也已交付清华大学等高校用于科研教学。
“我们的前沿研发会一直进行,未来将更聚焦智能制造场景拓展应用,同时探索康养、医疗等新场景。”均胜集团副总裁、均普机器人研究院董事长、普智未来机器人董事长周兴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零部件企业也加速升级。宁波韵升此前就凭借稀土永磁材料的优势切入车用领域,如今进一步向机器人关节核心部件拓展,标准谐波减速器、力矩电机、驱动器等产品完成量产验证,正加速集成为模组化产品。
“新势力”云集创新动能澎湃
头部企业推进产业升级的同时,一批具备全球视野和技术积累的创新力量正加速涌现。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便是其中之一。该中心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熊蓉教授团队联合共建,聚焦人形机器人“大小脑”关键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与应用。在宁波举行的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下称“智博会”)上,其人形机器人“领航者”当起了零售店的取货售货员,吸引大量观众驻足。
“零售场景涉及大量人机交互、物品抓取、操作等环节,这些能力可以帮我们为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康养做准备。”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运营总助韩福长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公司机器人已在服装制造、化工实验等场景实现应用,并与方太集团、吉利汽车等多家宁波头部企业展开合作。
同样选择在宁波扎根发展的,还有具备“全球研发”背景的万有引力(宁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已研发出全国产8K MR头显参考设计、全国产MR具身智能远程化身系统等产品;其空间计算芯片EB100已经点亮并完成验证,落地多家头部客户。目前公司已与多家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拿下数笔有分量的市场订单。
政策赋能宁波智造“硬核出圈”
具身智能得以在宁波快速形成气候,除了企业端的协同演进,也离不开政策端的前瞻布局与场景端的扎实支撑。
今年6月,宁波出台《宁波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和人形机器人领域专项政策,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业与科研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宁波在汽车零部件、家电、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工业自动化需求广泛,正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可快速迭代、验证与复制的落地路径。
在第十五届智博会开幕式上,2025年度电子信息竞争力前百家企业榜单发布。宁波共有6家企业入选,其中包括均胜电子、舜宇集团、东方日升等制造业头部企业,进一步彰显了宁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政策端与产业端的双重优势,吸引了更多高技术背景的创业人才落地宁波。“我们的创始团队之前大部分都在海外工作,选择宁波,是因为这里具有人才、资本和供应链的综合优势。”万有引力市场营销总经理张武龙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据介绍,宁波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布《“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首批发布制造业典型应用场景63个,涵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宁波重点布局的产业。今年上半年,宁波人工智能核心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2%,成为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