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累了11年后,中国首家实现国产高算力AI推理芯片商业化公司——云天励飞(688343.SH)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
7月27日,云天励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宁博士荣获“2025中国AI盛典之十位‘年度AI人物’”。 推荐词充分肯定了“他”和“他的团队以及云天励飞的”江湖地位“:陈宁博士带领团队打造了国际领先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平台,以创新的”算力积木架构,引领AI推理芯片国产化浪潮,推动大模型高效普惠应用,为智能无处不在奠定坚实算力基石。
同日,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云天励飞宣布——基于在五代神经网络处理器指令集架构和商用芯片方面的深厚沉淀和积累,全面聚焦AI推理芯片,围绕边缘计算、云端大模型推理、具身智能三大核心布局,打造国产算力“加速器”,推动人工智能在各类场景中的规模落地与快速发展,构建涵盖“高性能低成本强适配三大优势的国产AI推理芯片体系。”
期间,公司参展的产品DeepEdge10系列,均采用国产先进工艺Chiplet工艺,通过首创“算力积木”架构,支持芯片如积木般搭建灵活组合,全面覆盖8T—256T算力范围。其中,四个国产工艺“首个”引人注目:首个D2D Chiplet商用设计、首个C2C Mesh MoE推理架构、首个128T算力商用平台、首个集成国产大核RISC-V的AI芯片。
三天后(30日),云天励飞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募集资金投向AI推理芯片,以及扩展云边端产品线、产业链整合及战略投资。
显然,云天励飞开始加大投入力度了。但在一系列“动作”的背后,云天励飞究竟有怎样的布局和考量?
7月27日,陈宁做客财联社“对话上市公司实控人”节目,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详细讲述了云天励飞“厚积薄发”的技术底蕴和缜密的战略发展构想。
陈宁认为,2025年,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大模型技术已经成熟,模型调用成本显著降低,这不仅标志着AI从训练时代迈入推理时代,也预示着推理算力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基于云天励飞过去11年在五代神经网络处理器指令集架构和商用芯片方面的深厚沉淀和积累,公司选择在2025年的这个节点,全面聚焦AI推理芯片是必然之举。
数据显示,中国AI推理芯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13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16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95%。预计,2024年至2030年,将以53.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9年,将突破万亿元。
“虽然,AI推理芯片市场规模增长迅猛,但是当前AI推理芯片市场还处于蓝海阶段,其市场规模相较于数千亿美元的训练芯片市场尚显微小。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AI推理芯片的增长速度将大幅超越训练芯片。”在陈宁看来,未来3—5年,AI将全面重塑各类电子消费产品——从智能耳机、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到扫地机器人、冰箱等家用电器,再到电动汽车,几乎所有电子设备的形态与功能都将被重新“定义”。这些设备能像人类一样开口交流,理解复杂指令、主动回应需求甚至解决实际问题。但这一切场景的落地,都离不开AI推理芯片的底层支撑。它将贯穿端、边、云,形成无处不在的算力网络。正是这种“全域覆盖”的算力基础,让对话式AI能在各类设备中高效运行,最终推动电子产品从“工具”向“智能伙伴”的跨越,让各类Agent能够服务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11年来,云天励飞的定位始终聚焦于NPU(神经处理单元)驱动的芯片赛道。区别于GPU在训练任务的主导地位,NPU凭借低延迟、高能效和低成本优势,更适配推理场景的事实计算需求。” 陈宁说道。
目前,云天励飞面向AI推理计算,已打造了五代基于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AI推理芯片,实现从AI推理基础设施构建到产品设计、开发及商业化落地的完整闭环,实现AI多元场景快速迁移。并且,在底层芯片领域,云天励飞的AI推理芯片已经在“端、边、云”领域全面卡位,基于自主研发的芯片和核心算法,公司主要服务三大类应用场景:
企业级场景:提供AI推理芯片、算力服务及IP授权,应用于SoC开发、大模型服务及服务机器人等场景。
消费级场景:推出AI原生产品,包括噜咔博士AI拍学机、AI眼镜、AI毛绒玩具以及家庭主机设备所用的AI推理芯片,并利用IFMind大模型能力赋能AI耳机、手表等可穿戴设备。
行业级场景:基于IFMind大模型、Nova及AI推理芯片,开发面向智慧公交、城市治理、智能园区、智慧应急等复杂场景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