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上市两年后,华虹半导体终于来兑现承诺了。近日,该公司公告称,正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华力微”)的控股权,收购标的资产为华力微一部分成熟制程业务的股权。华力微为华虹半导体及其间接控股股东华虹集团共同投资的公司,华虹集团此前曾承诺将华力微注入华虹半导体。
此次资产并购是当前国产半导体行业并购浪潮的组成部分,华虹半导体也将进一步强化其聚焦成熟制程与特色工艺的战略定位,巩固其在汽车、工业、消费电子等市场的技术优势。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半导体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先进制程正逐步成为市场主流,若不能前瞻性地加大研发投入、提前布局先进技术,华虹半导体可能面临技术代际差距扩大的风险。
资产整合
对于控股华力微,华虹半导体公告给出的理由是,“解决IPO承诺的同业竞争事项”。
其实这也是华虹集团在华虹半导体申请科创板上市时做出的一项承诺。2023年,华虹半导体科创板招股书显示,华虹集团发布了《关于避免同业竞争的补充承诺函》,承诺在华虹半导体于科创板上市之日起三年内,在履行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后,将华力微注入华虹半导体。
本次收购标的资产为华力微所运营的与华虹半导体在65/55nm和40nm存在同业竞争的资产(华虹五厂)所对应的股权。目前,该标的资产正处于分立阶段。
根据华虹半导体招股书显示的内容,华虹半导体与华力微在65/55nm工艺节点存在部分业务重合的三个工艺平台业务,将被进行如下分割:65/55nm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和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工艺平台相关业务,由华虹半导体承接,65/55nm逻辑与射频工艺平台相关业务,由华力微承接;40nm工艺节点各工艺平台上的业务,也将按照上述划分标准执行,即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和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工艺平台相关业务由华虹半导体承接,逻辑与射频工艺平台相关业务由华力微承接。
从产业层面看,华虹半导体此次资产并购是当前国产半导体行业并购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华虹集团自身角度出发,此次重组更是基于两家公司发展战略和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所做出的战略性优化。
智参智库特聘专家袁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华虹公司收购华力微的65/55nm和40nm同业竞争资产后,华虹将整合华力微在65/55nm和40nm工艺的产能,这将增强华虹在成熟制程领域的产能和技术能力,同时减少与华力微的同业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与华虹半导体现有的技术形成互补,从而进一步扩大华虹半导体的客户空间,巩固其在成熟制程市场的技术优势,满足目前诸如汽车、工业电子等成熟制程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公告,本次交易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华虹半导体目前正与交易意向方接洽,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方为华虹集团、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最终交易对方以重组预案或重组报告书披露的信息为准。
消息公布第二天,华虹半导体A股开始停牌,H股却在8月18日和19日连跌两天,跌幅分别为6.2%和3.12%,8月20日开盘有所上涨。
坚守成熟制程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先进制程工艺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当下,华虹半导体还在坚守成熟制程特色工艺业务,似乎并没有深耕先进制程领域的打算。《华夏时报》记者就这方面的规划采访了华虹半导体方面,对方表示一切以公告为主。
从华虹半导体近期披露的二季度财报来看,成熟制程仍然是其全部的收入来源。其中,65nm及以下工艺技术节点的销售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例为22.2%;90nm 及 95nm 工艺技术节点的收入占比为25.7%;0.11μm及0.13μm工艺技术节点的收入占比为11.3%;0.15μm及0.18μm工艺技术节点的收入占比为5.1%;0.25μm工艺技术节点的收入占比为0.2%;0.35μm及以上工艺技术节点的收入占比为35.5%。
而控股华力微,华虹半导体也只拿到一部分成熟制程的资产,并不包括28nm以下的先进制程资产。华力微的核心资产为华虹五厂与华虹六厂,其官网显示,华虹五厂工艺水平覆盖65/55和40nm技术节点,于2011年建成投片,华虹六厂规划工艺水平为28nm/22nm技术节点,于2018年10月建成投片。
然而,成熟制程所对应的行业,这几年经历了一次下行周期,尤其是消费电子市场,华虹半导体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出现收入与归母净利润齐降的局面。
好在今年有所缓和。华虹半导体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销售收入为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4.6%;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800万美元,同比上升19.2%,环比上升112.1%;毛利率为10.9%,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7个百分点。
“从华虹二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华虹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主要得益于半导体市场的整体回暖。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大趋势,带来的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产业转型,对成熟制程芯片的需求持续旺盛,带动了华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袁博说,目前成熟制程市场已逐步走出供过于求的阶段,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智能化带来千行百业旺盛的数字化变革需求,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高速发展,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还在持续,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按照终端市场划分,消费电子仍然是华虹半导体收入的大头,二季度销售收入为3.57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占到整体收入的63.1%;工业及汽车销售收入为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占整体收入的22.8%;通信业务销售收入为7163.8万美元,同比增长20.4%;计算业务销售收入为790.7万美元,同比下滑21.5%。
在袁博看来,华虹长期专注于特色工艺和成熟制程,在行业内确实存在一定的“便利性”,可以避免与台积电、中芯国际等聚焦先进制程的企业直接竞争。“华虹主要聚焦成熟制程和特色工艺,聚焦汽车、家电、工业等市场,目前看市场需求依然处于上涨期,对华虹的业绩中短期来看是利好。同时,相对于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的巨额投入,华虹聚焦成熟的工艺,投入的研发成本远低于中芯国际,对华虹来说能够维持较好的现金流,可以有效支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袁博也指出,从长期发展来看,半导体行业技术迭代加速,28nm及以下先进制程正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小体积、低功耗、高性能芯片需求持续攀升,若不能前瞻性地加大研发投入、提前布局先进技术,华虹可能面临技术代际差距扩大的风险,一旦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开始转向更先进制程,公司将面临严峻的技术升级挑战,现有的市场优势可能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