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6 19:39:50 股吧网页版
华熙生物:以科学为锚,共筑资本与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
来源:中国证券报

K图 688363_0

  自5月初起,医美领域围绕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的产业讨论持续升温。华熙生物官微发布题为《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受到行业关注。该篇文章就部分研报提及的关于透明质酸的片面观点,提出科学层面的不同看法。

  对于此次公开交流,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市以来与研究机构保持着长期良性互动,此次针对部分研报观点的回应,源于对科学事实的尊重——上市公司与研究机构同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更应基于科学本质传递信息,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理性生态。

关注新兴技术需以科学为基础

  此次行业讨论的起点,源于一家胶原蛋白企业在港股上市时,其招股说明书中对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的功效及市场价值进行了对比表述。这一表述被部分研报引用后,形成了“重组胶原蛋白更具优势”的片面观点。在市场对新兴概念的关注下,相关企业获得较高市场关注度,股价呈现阶段性上升。

  随后,该片面观点伴随部分传播渠道的扩散,逐渐引发消费市场对透明质酸功效的认知偏差,也对透明质酸这一国内优势产业的市场信任基础造成影响。

  华熙生物表示,这类观点的形成,反映出部分研究机构从业人员对透明质酸产业的认知有待深化。事实上,透明质酸的科学价值与抗衰性能已被《自然》《细胞》等顶级期刊的多项研究证实,自HA(透明质酸)被发现以来,其研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2010年后,透明质酸的科研文献发表数量更是爆发式增长。作为全球透明质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占据该领域44%的全球市场份额,且2024年研发费用率达8.68%,持续投向细胞外基质(ECM)等底层生物学机制研究,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业内人士分析,资本市场对新兴领域的关注具有天然敏感性,对概念的阶段性聚焦是市场常态。研报关注新兴技术与产品本属正常,但需以科学为基础客观分析,应避免通过对比,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更不能影响产业正常发展节奏。研报对第三方咨询机构基于商业合作提供的预测数据及各类“市场领导者”地位认证,也应做出更多独立专业研判。

  华熙生物表示,对部分研报观点的回应,本质是希望维护产业发展的科学根基,避免资本炒作脱离科学规律而干扰产业升级进程。

部分研报专业性建设面临挑战

  当前,资本市场热点迭代加快,部分机构研报的独立性与专业性正面临现实考验。业内人士认为,围绕生物材料领域出现的部分片面观点,折射出部分研报在信息传递中可能偏离客观审慎原则,未能充分发挥连接投资者与企业的桥梁作用,这一现象值得行业反思。

  科学论证的严谨性有待加强。从上述研报来看,部分内容对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的产业认知存在局限,对核心产品的功能机理、科学验证等基础问题梳理不够充分。

  例如,部分观点在缺乏完整临床数据和长期科学实证依据支撑的情况下,将某些产品被夸大的单一功能特性与高市场价值简单划等号,甚至暗示其将取代成熟、经过长期验证的生物材料(如透明质酸)。这种片面的论证,忽视了生物材料必须经由长期、严谨的科学验证这一行业铁律,其结论的科学性受到严重质疑。

  同时,调研深度与内容同质化问题显现。在重组胶原蛋白概念受到市场关注期间,相关研报集中涌现,但部分报告存在相互引用、内容趋同的情况,缺乏一线调研数据与独家信息支撑。此前,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相关企业产品核心指标发布检测报告后,部分曾推崇该概念的研报陷入被动,反映出对产品关键指标核查环节的不足。

  另外,研报独立性易受市场环境影响。在资本市场生态中,研究机构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其立场客观性至关重要。当市场出现热点概念时,部分研报可能因迎合短期市场情绪,存在快速整合既有信息、缺乏深度分析的情况,导致结论的独立性受到影响。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资本短期诉求与产业长期发展之间的平衡难题。

多方协同共建科学理性的资本生态

  华熙生物表示,公司始终认可研报的专业价值,此次公开回应部分观点,旨在推动资本市场回归理性讨论,引导研报向科学严谨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资本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提升研报质量、筑牢资本市场与产业的连接桥梁,需要行业多方共同努力。对于研究机构而言,首要在于深化实地调研,以一手信息夯实结论基础。研报撰写应立足企业研发一线与科研实践,通过实地观察、技术交流获取真实数据,避免依赖二手信息或简单引用公告,从源头保障分析的客观性。此次讨论中若相关机构对透明质酸产业有更深入的实地调研,或许能减少认知偏差。

  其次,需强化多维度交叉验证,避免片面结论。面对新技术、新产品,研报应建立涵盖专利文献、临床数据、产业链反馈的综合分析框架,通过多源信息比对识破概念包装。在不同材料的对比中,应聚焦科学特性与适用场景,而非简单褒此贬彼,为投资者提供全面视角。

  最后,要坚守专业独立性,平衡资本与科学的关系。研报的核心价值在于以专业分析连接产业创新与价值投资,既需敬畏科学规律,不简化技术复杂性;也需尊重市场规律,不助长短期炒作。唯有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才能让研报真正成为照亮产业价值的“探照灯”,引导资本向长期主义倾斜,为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持续升级筑牢基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