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矿业领域正积极寻求绿色转型路径。储能系统作为关键能源调节工具,在提升矿山用电可靠性、降低碳排放方面的价值正逐步凸显。
9月23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2025中国矿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海博思创(688411.SH)解决方案总监李肖表示,公司正积极探索“储能+X”多场景融合解决方案,覆盖矿山、油田、数据中心等高耗能场景。针对矿山领域,海博思创主要提供两类解决方案:一是作为应急电源;二是推动储能在源网荷储链条中的价值实现。
海博思创紧跟政策导向,深入矿山储能应用市场开展系统调研。李肖指出,山西省煤矿集中,对应急电源存在刚性需求。2025年4月,山西省明确要求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的井工煤矿必须实现“双回路”供电,并配备可快速启用的应急电源,为储能应用创造了政策窗口。
传统矿山应急电源主要依赖柴油发电,存在启动响应慢、储油成本高、发电经济性差等固有短板。相比之下,储能系统在保障应急供电的基础上,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可在主副井提升等关键环节实现快速切换,有效保障井下作业安全。同时,储能系统还能替代柴油发电机,降低碳排放,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盘活固定资产。
具体而言,海博思创的储能系统作为应急电源具备四方面优势,即依靠储能系统自动并离网切换功能,为矿山关键负载增加保安电源;功率调节灵活,可适应安全生产设备的突发功率需求;通过储能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并能消纳瓦斯发电、光伏等超发电量,提升绿电使用比例;替代或减少柴油发电机使用,降低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矿山绿色低碳发展。
李肖认为,未来矿山领域更具潜力的应用方向是源网荷储一体化方案。通过风光储协同配置,储能可有效平衡发电与用电的稳定性,保障电力可靠性。
他进一步指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最大化就地消纳新能源电力。该模式在海外无网覆盖地区应用广泛,例如部分非洲矿山,以往完全依赖柴油发电,度电成本较高。海博思创通过源网荷储系统方案,在完全离网场景下可将度电成本控制在1元以内,经济效益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海博思创不仅为煤矿业主提供储能设备,还积极参与项目投资,提供从规划、设计到资金合作的全链条服务。公司可在前期规划阶段即明确风电、光伏、储能的配置规模与度电成本,并结合售电协议设计灵活合作模式,为矿山业主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
李肖表示,未来储能系统将朝着“本地轻量化、跨域多态化、系统自主化”的方向演进,更好地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