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晚间,诺诚健华(09969.HK,股价19.86港元,市值350亿港元)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31亿元,同比增长74.26%,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009.14万元,亏损额同比收窄。
公司表示,上半年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商品名:宜诺凯)销量增长、上市公司与“Prolium”公司达成授权许可并获得首付款。
在半年报中,“全球化”被多次提及。诺诚健华不仅将1月宣布的交易(即与“Prolium”公司的合作)称作“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骤”,还表示随着多项资产同时推进,公司看到进一步战略交易的机会。
两款产品均有获批新消息,奥布替尼仍是营收主力
目前,诺诚健华共有两款商业化产品,分别是奥布替尼和坦昔妥单抗(商品名:明诺凯)。
从半年报看,奥布替尼仍是诺诚健华的营收主力和增长担当。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药品收入同比增长53.5%,达到6.4亿元,其中奥布替尼的收入同比增加52.8%,达到6.37亿元。
公司表示,奥布替尼的收入增长,是其覆盖范围拓宽及使用患者增加所致。而药品收入整体增长的原因,则是奥布替尼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销售持续放量。
今年上半年,这两款产品均有新适应证获批。其中,奥布替尼在国内获批用于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成人患者,拿下该产品的首个一线疗法。坦昔妥单抗可联合来那度胺治疗不符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条件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年患者,该适应证也在今年上半年于国内获批,成为拿下该适应证的首个CD19(一种B淋巴细胞抗原)单抗。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加大商业化投入。今年上半年,诺诚健华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约55%,达到2.44亿元。这主要是由于商业化扩张及上半年的股份支付开支拨回所致,如果撇除股份支付开支,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加27.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今年,诺诚健华的注射用坦昔妥单抗已递交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的申请,且已经通过初步形式审查。
公司宣布第二笔BD,称将进一步加强对全球化的关注
今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多笔BD(商务拓展)交易催化下,港股创新药板块再度升温,诺诚健华也于今年1月宣布了上市以来的第2笔BD交易,公司与康诺亚(02162.HK,股价74.75港元,市值223亿港元)携手,授权Prolium公司开发和商业化CD20(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T细胞表面抗原)双特异性抗体“ICP-B02(CM355)”。
在半年报中,公司将这一交易称为“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骤”,还表示根据诺诚健华2.0战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全球化的关注,2025年下半年有望成为公司的“重要里程碑时期”。
与此对应,诺诚健华董事长崔霁松提出,公司要加速推进创新、商业化和国际化。诺诚健华在未来3~5年将推进多款创新药获批上市,推动3~4款产品国际化,5~10款临床前差异化分子。
其中,关键资产的创新成色是其出海关键。由于搭建差异化研发平台和推进更多临床Ⅲ期项目,诺诚健华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同比增加6.9%,达到4.5亿元。
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抑制剂“mesutoclax(ICP-248)”正加速推进两项注册临床研究;新一代泛TRK(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抑制剂佐来曲替尼(zurletrectinib,ICP-723)治疗“携带NTRK(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融合基因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已在中国获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公司开发的首款ADC(抗体偶联药物)创新药“ICP-B794”获批临床。
作为支撑,诺诚健华的资金储备较为充足。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相关账户结余约76.8亿元,在生物科技公司中,诺诚健华资金储备较为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