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载体升级划定明确方向,也为算力等核心支撑领域带来发展新机遇。
在政策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作为产业创新主力军顺势加速算力布局。业内人士指出,凭借政策的助力、深厚的技术积淀、稳定的产能优势与多元的产业协同能力,相关企业将在智能算力规模高速增长的浪潮中抢占发展先机。
政策助力持续加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算力建设并出台系列利好政策,多地政府也纷纷响应,推出契合本地实际的扶持举措,推动算力产业加速发展。本次《指南》更为本就火热的算力建设再添动力。
《指南》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实现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同时优化算力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统筹通算、智算、超算等多元算力应用,提高算力资源利用效率。
“《指南》对算力布局的明确要求,意味着每座高标准数字园区至少需建设1个公共算力枢纽,仅服务器硬件就新增40万卡级别的集中采购需求,对应增加约800亿元市场规模。”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服务专家谢良鸿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谢良鸿进一步指出,当前政策已形成“组合拳”,通过税收、绿电价格、算力券、人才补贴等“政策包”,重点支持西部园区多元算力集群,将西部园区度电算力成本压至全国最低。随着“东数西算”战略推进,西部地区凭借能源与政策双重优势,正崛起为全国算力产业重要枢纽。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当前,算力行业正迎来高速增长期。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此前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至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46.2%。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加大算力领域投资与布局,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新签订单15.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5.80%,其中AI(人工智能)算力相关的订单占比约65%。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在互动平台回复提问时表示,采用VCSEL、EML、硅光三种技术路线的全系列400G光模块均已规模量产交付,800G光模块产品预计年内可实现量产;研制的数据中心用弯曲不敏感四芯光纤实现超大传输容量;112G高速铜缆实现量产,可以满足数据中心高密度互联及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低延迟传输的迫切需求。224G发泡FEP高速铜缆正在研发中,预计四季度量产,为未来超高速数据传输场景筑牢坚实的技术根基。
业内人士强调,上市公司布局算力需立足自身优势实现协同增效。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技企业可依托芯片研发能力升级算力硬件,或凭借软件算法优势优化调度系统;传统企业则可围绕数字化需求布局,如制造业借助算力推进智能制造,优化生产流程并提升质量管控。
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发展,服务器、数据中心等算力领域产业需求正呈现多样化、指数级增长趋势。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龚明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至2024年间,受生成式AI兴起推动,AI服务器出货量增长超40%。长期来看,高效能运算和AI应用将成为服务器市场的核心动能,预估2026年AI服务器占整体服务器出货比重将升至17%,2029年进一步成长至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