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此前曾走出11连板的上纬新材(688585)早盘小幅低开,随后股价震荡走高,截至发稿涨超2%,报57.57元/股。
7月24日晚,上纬新材公告显示,当日召开的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通过了豁免公司现任及离任董监高自愿性股份限售承诺的议案,这意味着公司易主事项取得进展。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分析称,该豁免目的并非方便减持,而是为完成部分要约收购所需,因此是交易中必要的一环。
受具身智能明星企业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公司及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控股上纬新材消息影响,公司股价迎来一轮暴涨。

(本报此前曾对上纬新材获资本热捧一事给予正面解读,未料稿件刊发后,其股价竟再度上涨超一倍,详见《六连板,涨幅198%!688585,引爆新行情》)
7月9日至7月23日盘中触及涨停期间,上纬新材连续11个“20cm”涨停,在A股市场绝无仅有。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仅仅是宣告了一家明星企业及其创始团队拟入主,且在7份风险提示公告中反复强调该事项存在不确定性。
同时,上纬新材已明确表示,本次交易不构成借壳,且未来一年内无资产注入计划。即便如此,市场依旧展示出超出寻常的热情。
“明星公司入主、热门题材加持、小市值标的,这三大要素同时汇集于上纬新材一身。”王骥跃直言,正是如此,才催生了这场爆发力极强的炒作。
但是,回归到产业,听一听从业者的声音后,这就是“炒预期”。开普勒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机器人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整体仍停留在“烧钱换技术”的阶段——尽管资本持续投入,真正实现工业场景规模化落地的企业寥寥无几。
“公众期待中那种具备高度灵活性、接近人类动作精度的机器人,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保守估计还需要至少5到10年。”该负责人补充道。
游资接力“爆炒”
从龙虎榜和融资融券数据不难看出,上纬新材股价正被游资疯狂炒作。
截至7月23日收盘,近一个月内,上纬新材已累计16次登上龙虎榜。在这期间,东亚前海证券旗下的上海分公司、深圳分公司、浙江分公司,以及东北证券旗下的宁波江安路证券营业部、武汉香港路证券营业部等交易格外活跃,上榜次数均超过4次。
以东亚前海证券上海分公司为例,7月9日,上纬新材披露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后复牌,首日便“一字”涨停。当日龙虎榜数据显示,该营业部买入250.45万元,超过当天总成交的两成;同时机构席位卖出223.88万元。
随后的7月11日、17日、18日,东亚前海证券上海分公司持续买入,分别买入267.6万元、554.99万元和1331.61万元。
7月21日,上纬新材再度“一字”涨停,上榜营业部席位合计净买入4101.22万元。而此前多次买入的东亚前海证券上海分公司,在当日大举卖出3595.54万元,7月22日继续卖出1283.11万元,到了7月23日,该营业部已未出现在龙虎榜中。
就在东亚前海证券上海分公司退出之时,另一路知名游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三环北路证券营业部,于7月21日狂买4609.16万元,之后在7月23日卖出4363.42万元,基本清仓离场。
7月23日,上纬新材开盘后迅速下跌,正当市场认为炒作将“偃旗息鼓”时,股价却被涌入的资金快速拉升至涨停。盘后龙虎榜显示,甬兴证券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买入1.26亿元,成为新的接棒者。若按照收盘价57.70元/股计算,1.26亿元能买入210多万股的筹码,根据3月末上纬新材十大流通股东名单,甬兴证券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可以跻身第四大流通股东,足见游资之疯狂。
与此同时,上纬新材的融资余额近日突然暴增,连续刷新历史峰值。7月22日,公司融资净买入1.36亿元,融资余额为1.73亿元,创历史新高,且较前一日增幅达365.43%,在两市中排名第九;7月23日,融资余额进一步增至2.68亿元,较前一日增超50%,金额再度改写纪录。

多方提示风险
随着股价飙升,上纬新材已连发7份股票交易异动公告,提示相关风险。
7月22日晚,上纬新材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显示,公司股票在连续3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而且,自2025年7月9日至2025年7月22日,公司股票连续10个交易日涨停,期间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上纬新材公告称,本次股份协议转让事项的相关审批程序能否通过、通过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
事实上,资产收购交易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今年上半年已多次显现——已有30多家公司因各种原因终止重组。其中,*ST双成、光智科技两个案例尤为典型,其股价的剧烈波动更是将资本运作的风险暴露无遗。
双成药业(彼时简称)因计划并购半导体资产,去年9月11日复牌后连收14个涨停板,价格最高触及40.98元/股,自去年7月底至去年10月底累计涨幅高达10倍。但短暂狂欢后,股价便进入下跌通道,至今跌幅已达80%。
同期,市值仅30多亿元的光智科技,因拟收购估值200亿元的“独角兽”先导电科,复牌后接连斩获8个涨停板。然而这场资本盛宴转瞬即逝,公司股价开启持续下跌模式,截至目前累计跌幅已超50%。
这种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充分展现出资本运作中潜藏的不确定性。
不过,上纬新材和上述两案例存在明显差异:公司停牌前股价未出现异动,且本次交易仅为控制权变更。
但谁又敢打包票呢?
退一步讲,即使未来易主成功,结合基本面变化与目前高高在上的市值来看,仍需保持审慎。
上纬新材公告称,截至目前,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相关方在未来12个月内,既无对上纬新材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也没有关于上纬新材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
从估值水平看,上纬新材市盈率显著偏离行业水平。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7月22日,公司收盘价为48.19元/股,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公司最新市盈率为219.19倍,最新滚动市盈率为209.49倍,公司所处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最近一个月平均滚动市盈率为24.06倍。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表示,具身智能作为新兴领域,智元机器人高达150亿元的估值是否存在泡沫,以及其与上纬新材相对稳定的传统业务能否有效协同并产生“1+1>2”的效应,都需打上问号。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其外部流通盘相对较小。公告显示,截至7月22日,公司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持有公司A股股票25822.94万股,加上另外两家持股5%以上股东的持股,合计占公司A股比例高达84.61%,其余A股外部流动股占公司A股比例仅为15.39%,占比相对较小。2025年7月22日,公司股票换手率7.56%,按外部流通盘计算,换手率则达到49.14%,显著高于前期换手率水平。
针对上述情况,多家券商已发布风险提示。例如,银河证券提示,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对上述股票中的异常交易行为进行进一步从严认定,并视情况从重采取列为重点监控账户、暂停投资者账户交易、限制投资者账户交易等自律管理措施。
王骥跃进一步分析称,若未来智元机器人通过某种方案使上纬新材成为具身机器人的龙头公司,那么当前200多亿元的市值未必偏高;但如果后续没有重组计划,或重组方案不符合市场预期,那么200多亿元市值对于上纬新材现有业务来说,显然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