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底之前上纬新材(688585.SH)管理层彻底完成了“智元系”的转变。
11月25日晚,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会议选举彭志辉为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田华为首席执行官(CEO),并担任法定代表人,同时董事会还选举了多位董事及管理人员。彭志辉作为AI巨头上海智元创新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智元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此刻他又多了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头衔。
不过,与此前公司股价疯狂上涨相比,上纬新材所有利好落地后,股价反而变得平静了许多。11月26日收盘,上纬新材报收118.97元/股,微涨0.53%。
“尽管早盘集合竞价涨停达到142元,但是盘中市场对这一公告的反应比较平静,甚至还有不少获利资金提前离场。AI板块经历过前期长达数月的资金爆炒后,面对这样既成事实的消息,市场反应也正常。”上海一家二级市场私募机构研究总监耿博(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
“稚晖君”的双重身份
在业界人士看来,彭志辉、王兴兴、梁文锋等AI巨咖从通向资本之路开始,他们的“签名”就不会只有一个,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资本为他们刻上的烙印是多面性的。而上市公司董事长头衔,彭志辉是行业内第一个拿到的。
公开资料显示,彭志辉出生于1992年,硕士研究生学历,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历任OPPO上海研究院算法工程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CTO。彭志辉网名为“稚晖君”,目前在B站上拥有283.6万粉丝,曾被称为“华为天才少年”。
上纬新材公告内容表示,该公司管理团队由在公司全职工作的田华、周斌(联席CEO兼CTO)、章彪(CFO)、李元(董事会秘书)组成;彭志辉、姜青松、钮嘉仍在智元机器人任职,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行政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工信部还公示了人形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其中王兴兴、彭志辉等为副主任委员。今年10月27日,上交所发布聘任第三届上交所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的公告,彭志辉亦在该次委员会委员之列。
不过,对于智元机器人高管团队“入主”上市公司产生的业务影响,上纬新材表示仍然保持着独立自主性。
此前上纬新材发布的投资者活动关系记录及公告称,“上纬新材将与智元各自独立开展业务,公司既有的材料领域专才将秉承致力碳中和、创生新材料的理念,持续推动轻量化及产业永续。董事会换届选举后,公司与关联方(智元机器人)各自独立开展业务,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公司在人员、资产、业务、机构、财务等方面均保持独立,确保与关联方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实质同业竞争。”
事实上,上纬新材与智元机器人的交集产生于今年7月。彼时上纬新材公告称,智元机器人相关企业将通过股权收购与后续增持方式,至少收购其63.62%股份;9月23日,上纬新材原股东SWANCOR萨摩亚等协议转让股份过户完成,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成为新控股股东,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成为实控人;11月6日,智元机器人完成对上纬新材的要约收购,持有上纬新材2.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8.6232%,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上纬新材2.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3.6232%。
11月26日,上纬新材股价表现平稳,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公司又发布了一次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明确指出公司股价已严重脱离当前基本面,存在随时快速下跌风险。公告称,2025年7月9日至11月24日期间,上纬新材股票累计涨幅高达1373.78%,显著跑赢科创综指、科创50及上证综指等相关指数。在此期间,上纬新材9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7次触及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情形,公司已累计发布20次异常波动、严重异常波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提示股票交易风险。
针对市场关注的业务转型进展,上述公告指出,尽管公司新增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引发市场关注,但该业务仍处于产品开发阶段,尚未实现量产及规模化销售,未形成实际营收及利润,预计不会对2025年度业绩产生正面影响。公司主营业务仍聚焦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新航向
“稚晖君团队能把上市公司带到何方,市场或许在未来能看到答案,总不至于真的如公告所说,双方各自开展业务,彼此保持独立性,那么智元机器人团队进驻的意义又何在?智元机器人花了那么大的价钱获得上纬新材控股权的意义何在?”11月27日,一位不愿具名的AI业内资深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而在资本市场人士眼中,在人工智能浪潮之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AI+资本”的路径都是多种多样,90%以上的AI企业在浪潮中被淘汰,活下来的AI企业有的直接IPO,还有的做成功了转手卖掉了,智元机器人的资本运作方式也算是少有的特例。
“首先,人形机器人被视为下一代智能终端,产业想象空间巨大;其次,智元延续了‘华为式打法’——通过合资、投资、合作,快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第三,团队背景极具公信力,既能获得产业资源,也能稳住资本预期。这种优势从其合伙人的背景可窥见一斑。智元机器人的合伙人履历,几乎涵盖了AI、机器人、自动驾驶和系统集成的所有关键环节。”上海一位国资背景的产业投资基金负责人直言。
“2025年,A股市场并购重组的案例何其多,无论是在上纬新材之前还是之后的,为什么上纬新材就能得到市场资金追逐?虽然这跟公司本身标的契合度高有一定关系,但市场上其他并购案例契合度也并非没有,为什么牛散押对了上纬新材,又押注了另外一家半导体并购概念股发现苗头不对,赶紧抽身走人呢?说到底还是团队知名度、业务实力、市场想象空间多因素的结合,才让上纬新材脱颖而出。”该负责人指出。
查阅智元机器人团队背景可见,智元机器人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罗剑岚,曾在Google X、Google DeepMind担任研究科学家,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伯克利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机器人研究项目。其主导开发的SERL/HIL系统首次实现机器人真机强化学习任务成功率100%,解决了传统强化学习难以适应现实复杂物理交互的问题。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姜青松则是前华为P&S(产品与解决方案)产品管理部部长,拥有超20年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厂B端市场经验。此外,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在Waymo、蔚来汽车等任职,从智驾领域切进机器人赛道后,负责AI技术开发及软件研发工作;高级副总裁、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则先在大疆激光雷达产品线的创始团队,主导底层核心架构设计并打造行业标杆算法框架,后加入马赫创新,任CTO及系统架构负责人。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钮嘉也出自“华为系”,原华为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产品线HRD,后担任寒武纪HRD、亚信安全HRVP。
“科学家、市场、技术、管理这几大领域,几位合伙人各有千秋,这种豪华配置不仅提升了智元的研发与市场力,更为其构建全链路布局提供保障。在具身智能商业化的竞速赛中,智元的每一步,可以说都踩准了行业节奏。如果非要评价上纬新材当前的百元股价和先前的疯狂,只能说上纬新材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智元机器人的‘替身’。”耿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