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扎根无线连接和智能物联网市场的芯片公司,缘何并购一家射频芯片公司?”近日,在泰凌微发布拟收购磐启微控股权的公告后,有市场人士不禁发出疑问。
“泰凌微看上的是低功耗广域网的高增长。磐启微的技术和产品,可以让泰凌微从室内物联网市场延伸至室外物联网场景,进入正在快速增长的低功耗广域网领域,从而更好抓住智能物联网发展机遇。”对于泰凌微拟控股磐启微,有接近公司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解读道,二者协同效应非常突出,合并后上市公司实现补短板、强长板,有望取得“1+1>2”的效果。
随着工业物联网等发展,基于蜂窝技术的低功耗广域网(LPWAN)市场快速增长。物联网芯片公司Nordic预测,到2030年,基于蜂窝LPWAN的工业资产跟踪设备数量将增长300%,蓝牙LE和蜂窝结合的可穿戴设备(如远程心率监测仪)需求大增,LPWAN传感器网络在精准农业中的渗透率预计提升至45%。
借收购扩充技术和产品线
8月22日晚,泰凌微公告称,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磐启微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公司披露,此次交易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公司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方为STYLISH TECH LIMITED、上海颂池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芯闪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交易对方的范围尚未最终确定,最终交易对方以重组预案或重组报告书披露的信息为准。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芯片设计企业,磐启微成立于2010年,拥有专利超130项,涵盖了无线通信、射频、SoC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公司总部设立于上海,并在苏州和深圳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及分公司。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75%。
有接近公司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泰凌微收购磐启微,可进一步补全技术及产品线,完善智能物联网战略拼图,从而更好地抓住端侧AI和智能物联网发展机遇。
据磐启微披露,公司拥有低功耗广域网Chirp-IoT、BLE、BLE-lite等三大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资产管理、室内定位、工业互联、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公司还推出了国内唯一自研的Chirp-IoT系列芯片及平台、国内第一款定位精度达亚米级的蓝牙AOA室内定位系统xLocate。
此前,磐启微市场总监杨岳明介绍,磐启微的芯片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面向低功耗、低速率、远距离的Sub-1G无线通信芯片系列,包括ChirpIoTTM(类LoRa)和小无线系列产品;二是面向工业应用,支持BLE、Mesh、Thread、Matter、ANT+等无线通信协议的多协议无线MCU系列芯片;三是面向简单无线连接控制的BLE-Lite无线收发器及无线MCU芯片。
“泰凌微主要产品线包括蓝牙、Zigbee、Matter等,主要集中在2.4Ghz频段。通过此次收购,泰凌微的产品线将从2.4Ghz频段扩展到Sub1G频段。”上述接近公司人士表示,泰凌微可将其产品应用场景从室内物联网拓展到室外长距离物联网连接及应用场景,成为全球物联网芯片产品线最全的公司之一。
据悉,磐启微还是3GPP室外物联网(低功耗广域网)标准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这有助于上市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先发优势。
瞄准智能物联网赛道
在上述接近公司人士看来,泰凌微收购磐启微,除了扩充技术和产品线,实现补短板、强长板,双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1>2”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磐启微在低功耗、射频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和市场前景,但在数字电路、系统设计、软件等配套方面有所欠缺,这也导致其产品目前只能在有限的物联网场景中落地。而泰凌微不仅具有完善的数字电路等配套技术,还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海外市场和销售网络。
上述接近公司人士表示,双方如合并,磐启微可借助泰凌微的技术和市场渠道,快速打开海内外市场,实现营收增长。泰凌微也可以借助收购的产品和技术,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占比,从而缩小与领先物联网芯片公司的差距,实现快速成长。
“如今,物联网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这将大幅提升无线连接芯片的需求。”此前,泰凌微总经理盛文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无线连接和智能物联网市场的高增长刚刚拉开帷幕,泰凌微受益于端侧AI大发展。
展望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头豹研究院预测,2026年中国物联网无线连接芯片行业规模将达1464.1亿元,2027年将达1610.51亿元,2023年至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0%。放眼全球,2024年全球物联网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为0.58万亿美元,到2029年或将达到1.16万亿美元,其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4.70%。
具体到低功耗广域网,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芯片公司Nordic预测,到2030年,基于蜂窝LPWAN的工业资产跟踪设备数量将增长300%,蓝牙LE和蜂窝结合的可穿戴设备(如远程心率监测仪)需求激增,LPWAN传感器网络在精准农业中的渗透率预计从2023年的12%提升45%。
在端侧AI带动下,得益于客户需求增长及新产品量产出货,泰凌微上半年业绩取得快速增长:实现营收5.03亿元,同比增长37.72%;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