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梁溪区振新路北端,一栋砖红色的建筑掩映在树木之中。一百多年前,这里是赫赫有名的无锡荣氏兄弟开办的茂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始建于1900年,是无锡第一家机制面粉厂,也是近代无锡工商业发展的标志之一。
如今,茂新面粉厂旧址已改建为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这栋几层楼高的建筑最大程度保留了原貌,当年从英国进口的两台圆筒状扬麦机和大石磨放在门口作为雕塑,博物馆的主体就是当年的制粉车间和粉库。
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无锡路径”已然清晰。截至2025年5月底,无锡市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11家,A股上市公司124家,以不到800万的人口规模,贡献了江苏全省各市中数量第二多的上市公司。以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4个产业为核心,无锡市形成“465”现代产业集群,涌现出药明康德、长电科技、先导智能、卓胜微等一批细分行业领军企业。
从百年前的民族工商业城市,到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发祥地之一,再到如今的制造业强市,何以无锡?在无锡市地方金融界人士看来,除了工商业城市铸就的产业基础外,无锡通过政策引导、银企协同、资本运作的多维联动,实现了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金易为锡”,一百多年前,米市、丝市等大宗贸易催生资金融通需求,推动钱庄、银行等机构的兴起。“金融不仅要甘做配角,还要做好配角。”在无锡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看来,无锡的“产业强市”战略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金融底色,政策的适时引导、活跃的国有股权投资、政府的全周期支持,共同构成金融赋能产业发展的态势。
国资引领
股权投资撬动产业活力
从力芯微到药明康德,翻看无锡的产业发展轨迹,无锡当地国有投资机构的身影活跃其中。
200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尚在蹒跚学步,无锡创投集团与力芯微团队共同出资600万元,成立无锡力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其中,无锡创投出资300万元。当时国内芯片产业尚处萌芽期,但无锡创投集团看中了这家公司工程师团队的潜力。
2008年,力芯微核心创始人之一选择转让股权离场,公司陷入人才流失的危机。面对风险,无锡创投集团并未退出,反而联合区级平台追加投资,帮助企业稳定研发方向。无锡创投集团始终站在力芯微身后,历经多次增资,一直是力芯微第二大股东。2021年6月,力芯微登陆科创板,市值最高突破百亿元,19年“陪跑”为无锡创投集团带来超百倍的回报。
无锡创投集团成立于2000年8月,是无锡市最早设立的市级股权和创业投资机构之一,以“母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无锡创投集团所投项目中有45家企业在境内A股上市,其中13家在科创板上市。
在无锡的产业发展进程中,国有创投机构的身影早已深深嵌入。从2000年初对无锡尚德集团的投资开始,无锡国资就开启了“以资本撬动产业”的探索,并验证了风险投资的可行性。
无锡市地方金融界人士表示,无锡的国有投资机构的引领作用,除了对天使项目的投资,还在于弥补市场化投资机构看不到的地方。例如,在无锡产业转型和传统升级过程中,无锡另一家国资创投机构——锡创投,与隆达股份同样书写了一段资本赋能企业转型的佳话。
2004年成立的隆达股份,是无锡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2017年9月,锡创投被隆达股份创始人的创业精神打动,以1亿元天使轮投资,成为隆达股份发展路上的关键引路人。
成为股东后,锡创投多管齐下倾力相助。一方面,利用资本市场资源,为隆达股份引入新投资人,提升企业价值;另一方面,提供投后增值服务,优化企业管理体系,完善团队激励机制,夯实发展根基。2019年,锡创投协同国联集团旗下华英证券,为隆达股份制订踏足资本市场规划,全流程指导上市筹备。至2022年上市发行前,锡创投多个主体合计持股17.96%,成为除创始人之外的最大股东。
这场历时四年半的资本与产业携手之旅,不仅让隆达股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更为无锡高端制造业转型树立了标杆。“我们把它从一个非常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转型成做航空发动机核心材料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只花了四年半的时间。”回忆起这桩案例,锡创投总裁助理王国东不无自豪地说。
目前,锡创投以超2800亿元的管理基金总规模,构建起覆盖种子、天使、创业、股权、并购、S基金的全周期基金体系,参与培育110多家上市企业。而在其深度参与建设的无锡经开区尚贤湖基金PARK,这种资本聚合效应进一步放大——这里已集聚近2600亿元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吸引超350家企业入驻。
“我们今年还在新加坡派遣了专职人员,希望把一些海外的优质项目和技术引进国内,尤其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王国东表示,未来锡创投:一是围绕无锡两大优势产业——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进行投资;二是将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赛道做更多的布局。
无锡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干部告诉记者,药明康德的成立,其实也和无锡国资颇有渊源。2000年,无锡市属国有资本平台太湖水集团作为创始股东,曾出资305万美元,成为药明康德的最大股东。太湖水集团提供的场地和初期资源支持,帮助药明康德建立了首个研发基地。
25年过去,药明康德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的标杆,无锡市国有股权投资依旧活跃。创投数据服务商IT桔子发布的《2024年中国城市国资投资活跃指数榜》显示,从直接参与股权投资看,无锡位列全国第六,仅次于深圳、苏州、上海、合肥、北京。
全周期支持
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
“当时企业正处于申报上市的关键时期,外部资本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投资决策。我们作为地方金融平台,决定帮助企业完成上市前的‘最后一公里’。”无锡市惠山科技金融中心总经理周毅对海达尔的上市案例记忆犹新。
无锡海达尔从事精密滑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用于家电、服务器等领域。2023年5月,海达尔在北交所上市,成为无锡市第116家A股上市公司、惠山区第16家上市公司。
周毅回忆,惠山科技金融中心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效完成对海达尔的尽职调查,并作为其最大战略配售方,助力企业快速完成了战略配售并成功挂牌,上市首日,海达尔逆势大涨48%。“因为它是本地全业,我们对它足够了解,在它冲刺资本市场的最后一步,我们愿意去给它做闭环”。
2015年,伴随着惠山经开区的产业转型,科技型初创企业集聚惠山经开区,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上市增资等问题,惠山区及惠山经开区联合打造了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惠山科技金融中心。
记者到访时是下午1时,惠山科技金融中心总经理周毅忙得不可开交,电话铃声不断响起。在周毅看来,在国家级经开区的战略格局下,惠山科技金融中心实现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功能布局,能够真正服务企业的真实需求。“伴随着企业需求逐步提升,平台的能级也逐步提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生态圈”。
帕母医疗董事长兼执行主席Cynthia Chen回忆,2022年无锡公司扩建迁址时,“公司还处于临床阶段向商业化和产业化的重要节点,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载体,更需要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她提到,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而言,需要的就是和各级监管机构如药监局等进行常规沟通。在这方面,无锡当地政府和团队给了很大的支持。
今年5月,帕母医疗宣布完成新一轮千万美金融资,由欧洲千亿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EQT领投;继今年3月由启明创投领投完成近1亿美金融资,刷新亚太地区创新医疗器械领域融资纪录之后,再次获得全球顶级投资机构加持。
成立9年来,通过资本招商与产业链投资相结合,惠山科技金融中心构建起涵盖天使、VC、PE、并购等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生态链,联合源码资本、中金资本、达晨财智、三一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形成总规模超615亿元的基金集聚区,通过资本招商带动项目落地近100家。
周毅表示,作为惠山经开区的科技金融平台,目前惠山科技金融中心已搭建起较为完善的框架和运转系统,但还处于弱循环阶段,机构规模较小,未来要逐步放大机构规模,最终实现强循环和更大的磁场效应。
政策引导
资本赋能产业转型
曾经,政府主导的“苏南模式”缔造了区域发展的奇迹;如今,政府角色从主导变为引导,但依然不可或缺。
吉冈精密成立于2002年,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成为无锡市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吉冈精密董秘仲艾军回忆,早在公司进入新三板时,无锡市政府金融部门就前来对接,介绍资本市场政策,以及上市后的帮助。“政府还组织会议宣导相关政策,邀请已上市企业分享经验,帮助我们了解资本市场政策和上市后的各种情况。”
无锡锡山经济开发区,吉冈精密独特的企业LOGO宛如一座小山丘。铝合金压铸车间里,机器低鸣与金属撞击声交织,高温高压下,灰白色的液态金属就是各种零部件的初始形态。
“很多企业觉得上市仅仅是拿了一笔钱,但其实上市有助于公司形象提升,比如一些汽车企业,看你是上市公司更愿意和你合作,在银行融资的时候也更有优势。”当被问及上市企业的优势,仲艾军不假思索地说。
上市后,吉冈精密从一个清洁电池、电动工具配件服务商,加速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拓展。2024年,吉冈精密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达3.32亿元,占总营收的57.57%。
近年来,无锡市更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今年一季度,无锡已完成并购重组项目15个,交易总金额达369.29亿元。其中,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的合并,更是新“国九条”后首个获批落地的券商并购重组项目。
“作为产业大市与科技创新高地,无锡需要一家业务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流投资银行推动产融深度结合,国联民生证券应运而生。”国联民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合并后的国联民生证券重点聚焦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无锡打造产融典范城市的核心抓手。
今年6月,洪汇新材公告,锡港启兴受让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的事宜完成过户。至此,无锡市锡山区国资正式入主洪汇新材,将助力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成长与拓展。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无锡市区各级国资已多次出手,陆续取得远程股份、中设股份、新宏泰等A股公司控制权,成为地方国资并购的活跃力量。“与其他区域国资相比,无锡国资在并购重组中承担了带头的角色。”无锡市地方金融局表示。
2025年1月,《无锡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在江苏省率先出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将无锡打造成为并购重组创新资本的优选地、技术和产业并购交易的活跃区、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示范地。完成并购重组项目总数量不少于60单、交易总规模超600亿元。
无锡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撮合交易,无锡市金融局开发了“无锡市并购重组一站式服务平台”小程序,整合信息发布、项目撮合、融资对接等功能,覆盖并购全链条服务。自开通以来,在平台上线的并购需求已有30多条。
从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到产融结合的典范,穿越百年,工商基因始终流淌在这座城市的文化之中,如同无锡工商业博物馆里的十六字锡商精神——“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