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007,这是我们进展最快的一款自研1类创新药。目前,该项目的Ⅱ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正处于Ⅲ期临床试验中。”谈及印象最深刻的创新成果,阳光诺和董事长利虔毫不犹豫地说出这款镇痛注射液。
以仿制药CRO(合同研发组织)起步,2018年起,阳光诺和正式布局创新药物研发管线,并进一步向创新药物产品的实际应用转型。STC007是公司最快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在Ⅱ期临床数据发布后首个实现授权合作的品种。
“在这款药物之前,实际上已有多个产品在不同阶段终止或进行了调整。”利虔对创新药之难感慨万分,但经历过仿制药CRO白热化的竞争与行业调整,他认为创新是让企业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据悉,阳光诺和正通过并购重组补足产业链环节,构建“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三位一体的全新业务生态体系,锻造未来的立身之本。
探索创新药研发新模式
2018年开始,阳光诺和成立诺和晟泰,布局创新药研发。多年来,阳光诺和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创新药研发团队,构建了多个创新药研发技术平台,例如iCVETide数字化分子发现平台等,并在今年与华为云正式共建基于盘古大模型的AI多肽分子发现平台。
2025年,公司确立了打造“创新研发综合体”的规划,致力于打造“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三位一体的全新业务生态体系。上半年,阳光诺和推进收购朗研生命,迈出了完善这一生态的关键一步。
利虔认为,二十多条处于不同阶段的创新药管线形成了公司转型的“桥头堡”。随着AI筛选的加速,多肽类管线将持续扩充,并以多肽为核心,向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核酸药物(RNA)及细胞治疗(CAR-T)等新作用机制延伸,以点带面地规划创新药业务。
阳光诺和总经理刘宇晶表示,收购朗研生命的重要性是,在阳光诺和创新药管线的下一环节,朗研生命旗下的永安制药和百奥药业可承接公司自研管线从研发到生产的转化,提升产品孵化效率,缩短药品上市周期。
在阳光诺和的实践中,三位一体生态有效加快了创新药的落地转化。业内常说创新药逃不开“双十定律”,即一款创新药从前期构想到上市要投入十亿美元,花十年左右的时间。“阳光诺和希望探索出一套富有教科书意义的更加高效的模式。”刘宇晶说。
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阳光诺和如何在高昂的研发投入、失败风险与收益利润之间找到平衡?利虔告诉记者:
首先,公司通过“双轨业务”反哺创新投入。公司传统的CRO业务能够为创新药物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同时,自主立项的项目在开发至关键阶段时,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转化,确保在药品的有效生命周期内持续稳定地获得收益。对于具有重大潜力的研发项目,阳光诺和则采用“技术许可加销售分成”的合作模式,不仅丰富了公司的研发管线,也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利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其次,阳光诺和采用阶梯式风险控制机制,将创新药研发分为临床前、I期、II期等阶段,每个阶段设置里程碑考核,若临床数据未达预期则及时止损。多肽、小核酸等技术平台可同时服务自研与客户项目,分摊平台建设成本。
最后,阳光诺和还会通过多重渠道补充现金流,包括申请“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基金,科创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引入产业资本、定向增发、可转换债券等多元化融资,优化现金流结构。此外,朗研生命自身具备原料药、制剂销售收入和利润,合并后也可增厚上市公司利润。
对于公司同时存在的创新药研发服务与自研创新药业务,如何避免与客户竞争?利虔表示:公司的自研项目以推进药品从发现到上市销售全流程为终极目标,而非将靶点作为商品出售。自研项目主要选择客户未布局的适应症或技术路径,靶点选择也与客户管线错位,避免直接竞争。
“对于部分与客户潜在重叠的技术领域,公司还采用了联合开发模式。”利虔举例说,阳光诺和与立生医药就LXP2311和LXP0531两个新药项目达成区域合作,研发成果双方共享。
资本市场助力
现在,我国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后整体水平已与国际主流标准一致;在创新药方面,中国也从跟随模仿走向“同类最优”(Best-in-class)乃至一系列“全球首创”(First-in-class)。
阳光诺和于2021年在科创板IPO,募资5.38亿元,重点投入四大研发平台,推动多肽、缓控释等技术突破。2024年,阳光诺和研发费用1.72亿元,同比增加39%,占营收的15.94%,形成了STC007等1类新药进入临床等代表性成果。
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阳光诺和积极融入全球市场。截至2024年年报披露日,公司已提交6项PCT国际专利,覆盖欧美主流市场。公司客户覆盖头部药企及国际合作伙伴,形成“技术合作+权益分成”的全球性合作模式。公司2024年新签订单17.86亿元,同比增加18.74%,创新药订单占比提升。
利虔认为,我国药企未来要在欧美主导的全球创新格局中实现差异化超车,就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技术—人才—生态—资本”多维度构建系统性突破路径。“相信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中国药企将会重塑全球创新格局。”利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