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1 16:29:20 股吧网页版
阳光诺和2025中报:业务结构优化,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构筑竞争壁垒
来源:中国财富网


K图 688621_0

  8月28日,阳光诺和发布2025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0亿元,同比增长4.87%。分季度来看,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上涨15.73%,环比大幅上涨55.72%。

  从业务构成来看,阳光诺和的传统优势领域——药学研究服务、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依然贡献了主要收入来源。其中,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实现收入2.7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05%,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阳光诺和新兴业务板块开始贡献显著收入。知识产权授权业务实现收入1亿元;权益分成业务收入733.71万元,同比增长119.73%。这两项业务的高速增长,标志着公司正从单纯的服务收费模式,向“服务费+权益分成”的更高价值模式转型。

  研发创新与技术突破:构筑竞争壁垒,核心管线进展显著

  研发投入对于CRO(合同研究组织)企业提升竞争力水平至关重要。2025年上半年,阳光诺和研发投入合计7,626.90万元,同比增长10.3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2.92%,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和长期能力建设的重视。阳光诺和内部在研项目累计已超460项,其中包含创新药、仿制药和改良型新药,涉及多个疾病领域和药物剂型。

  报告期内,阳光诺和在自主创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全资子公司诺和晟泰主导的“STC007注射液”在临床进展上取得阶段性成果,针对腹部手术后中、重度疼痛的II期临床试验已达成预期目标,III期临床试验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针对瘙痒适应症的II期临床试验也在顺利进行中。另一款在研创新药“STC008注射液”正在开展I期临床试验研究,主要适应症为治疗晚期实体瘤的肿瘤恶液质,截至目前,Ia期试验已完成全部74例健康受试者入组。

  阳光诺和与艺妙神州合作研发的ZM001注射液也取得重要进展。这是一种利用慢病毒载体将靶向CD19的CAR分子整合至T细胞的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正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

  战略布局与展望:构建三位一体生态体系

  基于中报披露信息和公司战略规划,阳光诺和的未来发展路径已清晰可见。公司正通过构建“研发服务+管线培育+新质产业链”三位一体的业务生态系统,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药物研发服务企业。阳光诺和已形成20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管线,覆盖自身免疫、疼痛、肿瘤等多个重大疾病领域。

  阳光诺和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多个特色技术平台之上。在药物发现领域,公司构建了iCVETide多肽新药发现平台和BIMTide多肽偶联药物(PDC)开发平台,利用计算辅助药物发现(CADD)技术加速多肽创新药物分子的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与华为云合作开发基于盘古大模型的AI多肽分子发现平台,借助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发现(AIDD)技术,大幅提升分子发现与优化能力。

  在制剂技术领域,阳光诺和建立了缓控释制剂技术平台,涵盖多种先进的制剂技术,能够依据药物的理化特性、临床需求以及开发目标,为不同药物量身定制精准的缓控释制剂方案。以阳光诺和重点在研品种BTS0327为例,该产品基于注射用缓释微球技术开发,通过将药物精准包裹于微球载体,实现药物在体内的缓慢、持续释放,显著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升药物疗效与安全性。

  在临床研究领域,阳光诺和打造了四大专业平台:临床试验研发平台、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平台、SMO平台和第三方稽查平台。公司在全国设立19个常驻点,与超过300家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临床合作关系,形成了广泛且高效的临床试验网络。

  信达证券表示,2025上半年阳光诺和整体经营稳健,CRO业务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临床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公司正在向创新药CRO转型升级,随着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的改善,公司业绩有望边际改善。(青文)

  (提示:上市公司信息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