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亚太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五”。从指数层面看,韩国综合指数下跌3.79%,上证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日经225指数跌幅均超2%;从个股层面看,大型科技股普遍重挫,日本软银集团跌超10%,韩国SK海力士跌超8%,中芯国际H股跌超6%,中芯国际A股跌超3%。
从诱因来看,本次亚太股市下跌具有较强的国际联动效应。隔夜美国公布的一组看似矛盾的就业数据,使得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测变得更加复杂,全球流动性预期和资金情绪趋于谨慎,从而引发全球主要市场联动下挫。此外,“AI泡沫”争论不休,英伟达的强劲业绩也难以打消市场顾虑。
总体而言,短期全球资本市场将处于高波动状态,在部分关键数据落地之前,多空拉锯可能延续。多家机构认为,出海与科技创新仍是中国企业的结构性亮点,继续发挥供应链与技术创新优势,是中国资产走出独立行情的关键。
诱因美联储降息预期松动全球流动性短期承压
美联储降息预期松动,构成本轮亚太股市调整的主要宏观因素。当地时间11月20日,刚刚结束“停摆”的美国劳工部发布了一组看似“打架”的就业数据:9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11.9万人,远超此前预期的5万人;失业率为4.4%,创2021年以来新高。新增就业人数远超预期,同时失业率也超预期上升,使得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陷入混乱。
美国劳工部在当天的声明中表示,由于联邦政府停摆造成的拨款中断,相关数据未被采集,也不会事后补采,因此将不会发布10月的非农就业数据,10月的部分数据将与11月就业报告一并在12月16日发布。这意味着在12月议息会议(12月9日至10日)之前,市场与美联储将无法获得及时的重要经济数据作为决策参考。
中信证券在11月21日的晨会报告中表示,美国两个核心就业指标出现分化,失业率是相对“更实”的数据;新增就业数据后续可能还有修正,相对“更虚”。因此,对于判断美联储12月是否降息来说,失业率或许更为重要。而根据CME“美联储观察”,当前有过半的交易员押注美联储12月将跳过降息。
可以预见的是,在12月议息会议之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路径的预期还将反复,资本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将会暴露,正如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Lisa Cook)周四所言:“金融体系面临多项风险,我不会对处于历史高位的资产价格(包括股市)下跌感到意外。”
泡沫“AI泡沫”争论不休科技股“高处不胜寒”
以AI板块为代表的高位科技股下跌,构成本轮亚太股市调整的微观要素。从20日晚间到21日白天,从美股到亚太股市,包括英伟达、苹果、微软、软银集团、三星电子、中芯国际在内的众多科技股均明显下挫,对相关市场的主要股指构成拖累。
对于近期争论不休的“AI泡沫论”,不少支持科技股的投资者都期待着英伟达三季度业绩公布,借此驳斥看空者。北京时间11月20日凌晨,英伟达交出了全面超预期的财报,创始人黄仁勋更是表示AI产业已进入“良性循环”,直面回应“AI泡沫论”。
但股价表现仍不尽如人意。11月20日美股盘面上,英伟达股价从开盘上涨5%,到收盘下跌3%,带动一众科技巨头高开低走。由于广泛的供应链布局,英伟达股价颓势很快传导至亚太市场,中日韩三国作为其软硬件及技术支撑企业的集中地,相关公司股价随之下挫。以A股为例,昨日海外算力链个股普遍跌幅居前。
此外,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落空的背景下,全球流动性压力也会率先传导至高估值科技股。东吴证券曾对历次科技股泡沫的形成与破裂进行了回溯,从历史看,刺破科技股泡沫的原因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本往往是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紧缩。
“股价与股票内在价值极度不匹配铸造了泡沫的顶点,而往往货币政策的大幅收紧使得泡沫彻底走向破裂。”东吴证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梦在报告中说,“在市场激进的降息预期下,如果明年下半年美联储不降息,效果等同于变相加息。”
破局中国资产被看好出海与科创是关键
从长期维度看,凭借近年来在全球供应链与科技创新层面积累的独特优势,中国资产或能够逐渐走出与基本面相匹配的独立行情。多家外资投行与外资基金公司近期就抛出看多中国资产的观点,且多数锚定了出海与科技创新两大方向。
巴克莱研究团队近日发布全球经济展望季度报告,旗帜鲜明地看好中国股票表现。该机构表示,中国股票在2025年表现相当不错,所有中国股票权重较高的主要指数均走势良好,港股市场更是成为今年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即便如此,相较于其他主要市场,中国股票估值仍相对较低。
“中国政策层面已明确表示对科技行业的大力支持,几乎每周都有新兴科技领域取得突破的消息传出。此外,中国家庭储蓄规模庞大,这将为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巴克莱称,中国家庭一直有较高的储蓄倾向,此前,储蓄大量沉淀在低利率存款中。2025年,这些储蓄开始逐步流入A股,未来有望推动中国股市上涨。
联博基金针对近期全球主要股指回调进行了点评,该机构表示,近期调整主要由两大核心因素驱动:一是市场对AI领域的增长预期出现理性回调;二是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被削弱。
联博基金特别提到,中国资产特有的结构性机会仍在持续出现:“尽管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出现阶段性调整,但产业变革的长期逻辑依然坚实。随着全球AI投入周期持续至2026年甚至更远,中国仍具备充分的技术赋能与应用题材有望受益。当前市场波动或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以合理价格布局优质成长标的的良机。”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近日发布2026年中国股票市场展望。“我们预计中国股市将迎来又一个丰年,因为2025年许多有利的驱动因素将继续支撑市场。”王宗豪称。
王宗豪表示,依然看好中国股票中的互联网、硬件科技和券商。同时,随着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改善,新纳入了部分“出海”概念股,认为中国企业在贸易格局不确定性中已经展现出较强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