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多家上市券商再融资迎进展
8月11日晚间,天风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4.76亿股,注册资本由86.66亿元变更为101.42亿元。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泰海通、天风证券、国联民生分别通过定增募集资金100亿元、40亿元和20亿元。除上述券商定增成功落地外,东吴证券、中泰证券、南京证券等券商的再融资事项也不断推进。7月18日,东吴证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0亿元,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7月15日,中泰证券发布了对于上交所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报告,对定增融资的必要性、融资规模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6月26日,南京证券也发布了对于上交所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报告,对定增募集资金投向、公司经营情况等信息进行了说明。
点评:多家券商再融资密集推进,显示行业资本补充需求迫切。天风证券等完成定增后,资本实力将显著增强,有助于拓展业务空间。券商板块持续补充资本金,将提升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为后续业务发展奠定基础。这一趋势反映出监管层对券商资本实力的重视,也将促进资本市场稳健运行。
NO.2 年内绩优基金集体“限流”,葛兰时隔4年重启限购
近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为了进一步稳定基金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从8月11日起暂停大额申购,单日单账户的限购金额为10万元。基民们对中欧医疗创新股票买入热情的背后,是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势如破竹的强劲反弹,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近一年涨幅超20%。葛兰的另一只“巨无霸”医药基金中欧医疗健康(规模超300亿)早已暂停申购。除了葛兰外,7月以来已经有超过3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了限购公告,大部分基金年内收益较为可观,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所管产品也在列,包括高楠的永赢睿信、吴远怡的广发成长领航、王平的招商成长量化选股等等。半年度基金冠军张韡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更是直接宣布“闭门谢客”。
点评:绩优基金集体限购反映机构对市场热度的理性调控,创新药强劲反弹后,基金经理或认为短期需降温。此举将影响医药板块资金流向,投资者情绪趋于分化。整体看,基金限购潮传递出市场对高估值板块的审慎态度,或引导资金寻找估值洼地,市场结构性行情特征或将延续。
NO.3 结构性机会涌现,99%权益类基金近一年收益为正
近一年来,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持续涌现,科技、创新药、新消费等赛道轮番起舞,权益类基金业绩也同步攀升。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6256只权益类基金(包含股票型、混合型)近一年平均收益为34.06%。其中,6193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99%;更有54只产品净值翻倍。从具体表现来看,权益类基金多点开花,亮点纷呈。其中,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十分亮眼。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基金近一年收益为218.96%,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基金、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基金、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基金均超150%。
点评:权益类基金近一年亮眼表现彰显市场结构性机会丰富,科技、创新药、新消费等赛道轮番活跃。北交所主题基金尤其突出,多只产品收益翻倍,显示投资者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信心增强。此现象将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吸引增量资金入场,对权益类资管公司形成积极推动,同时带动科技创新板块估值修复,为整体市场注入活力。
NO.4 东吴证券总裁薛臻又有新职务:担任东吴基金董事长
东吴证券总裁薛臻又有新职务。8月9日,东吴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原董事长马震亚到龄转任高级督导,任命薛臻为公司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东吴证券持有东吴基金70%的股份。自2018年马震亚出任东吴基金董事长以来,公司经历了三任总经理,现任总经理李素明也已接近退休年龄。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东吴基金管理规模为376.81亿元,行业排名第九十三,较2024年末提升1个名次。
点评:东吴证券总裁薛臻兼任东吴基金董事长,彰显券商对基金业务的战略重视。此举将强化东吴证券与东吴基金的业务协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东吴证券而言,有利于整合资源,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券商资管与公募基金融合趋势下,此举或引发行业效仿,推动金融控股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对资本市场生态形成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