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东和新材发布《关于对北京证券交易所2024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针对北交所提出的经营业绩、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存货、客户与供应商变动、人员调整、资产收购等九大核心问题作出详细回应。
2024年,东和新材营业收入6.82亿元,同比增长7.39%,但综合毛利率从30.23%降至25.40%,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5.36%。北交所要求解释主要产品毛利率波动原因。
东和新材表示:电熔镁砂(高纯镁砂)毛利率下降11.6个百分点至13.45%,主因2024年镁砂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单位售价同比下降6.22%,而原料镁石因政府配额管理价格上涨,推升单位成本8.3%;耐火制品毛利率提升9.44个百分点至22.23%,得益于原材料电熔镁砂采购成本下降;尾矿轻烧粉毛利率增长14.08个百分点至41.31%,因燃煤价格下降带动燃料成本降低19.42%;碳酸镁业务新增营收536.43万元,但毛利率为-26.7%,公司称系去年7月投产初期产能未达经济规模,固定成本摊销较高所致,未来将随产能爬坡改善。
2024年末,公司应收票据及账款合计3.45亿元,同比增长25.39%,高于营收增速。北交所质疑是否存在放宽信用政策刺激销售。
东和新材回应称,应收账款仅增长3.26%,而应收票据(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激增68.75%,系年末客户以票据结算增加,信用政策未调整,且期后回款良好。前十大客户中,仅吉林建龙钢铁(第二大客户)尚有1,189.54万元未回款,因其受钢铁行业周期影响,但坏账风险可控。
北交所关注到东和新材去年预付款项达2910.73 万元,同比增长 20.54%,其中预付款项第一名为海城睿和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预付款余额为 1860.02 万元。
公司表示,给海城睿和耐火材料预付款余额1860.02万元,系因菱镁矿配额紧张预付锁价,后因货源品质不达标取消合同,2025年1月已全额退款。公司强调与上述供应商无关联关系,不存在资金占用。
2024年东和新材存货达2.98亿元,占总资产18.48%,周转率降至1.73(2022年为2.82)。北交所要求解释合理性。
公司称,2023年起政府限制菱镁矿开采,公司主动储备矿石9,818.94万元,致存货增长。存货库龄以1年内为主,已计提跌价准备274.31万元,计提比例0.91%与行业持平(行业平均1.4%)。耐火制品因周转周期延长,对2年以上库存全额计提减值。
北交所关注到,公司前五大客户年度销售占比 44%,其中对第一大客户(德国诺玛)NORMAG GMBH 销售额 1.08 亿元,较上年度增长 120.92%,对第二大客户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额 5,717.08 万元,对其应收账款期末余额3,939.54 万元。南方矿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你公司关联方,报告期对其销售额 1,511.39 万元,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1,563.42 万元。
东和新材回应,德国诺玛(NORMAG GMBH)2024年销售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20.92%,因客户需求增加及公司高纯镁砂量产。该客户为欧洲耐火材料贸易商,合作稳定吉林建龙钢铁:应收账款3,939.54万元,占对其年销售额的68.9%,公司称因钢铁行业回款周期延长,但客户为世界500强子公司,风险可控;南方矿产国际贸易:关联交易1,511.39万元,销售均价2,922.82元/吨,较非关联方高3.21%,因产品结构差异及四季度涨价时点所致,期后已全额回款。
2024年东和新材员工总数774人(期初742人),生产人员减少178人、行政增23人、技术增15人。公司称,一线工人流动性高属行业常态,技术人员增加因高纯镁砂产线需求,行政人员优化服务于合规与研发。薪酬总额增长9.32%,高于人数增幅,因引入高技能人才。
公司以二拍价8,530万元(扣除改造费后支付7,331万元)购得亨特利(海城)镁矿资产,包括轻烧氧化镁9.75万吨及高纯镁砂20万吨产能。公司称,此举系因辽宁省不再新增菱镁产能指标,收购可永久锁定产能,且避免原租赁投入1,000万元技改损失。资产权属清晰,过户无风险。
2024年东和新材短期借款达1.92亿元(增94.17%)、长期借款6,460万元(增100%),主要用于原材料采购与电费。公司称,可支配营运资金3.75亿元,资产负债率34.29%,利息保障倍数12.72倍,偿债风险可控。新增土地2,817.88万元用于募投项目,已履行董事长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