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创新药出海热潮持续升温,BD交易迎来密集爆发期。
翰森制药、普瑞金、维立志博等多家企业相继披露重磅海外授权协议,聚焦ADC(抗体药物偶联物)等核心赛道,彰显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获全球市场高度认可,产业出海从“单点突破”迈向“集体发力”新阶段。
多家企业相继达成海外授权交易
10月17日早间,翰森制药公告称,公司已与罗氏(Roche)就HS-20110签署许可协议。HS-20110是一款采用经临床验证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TOPOi)载荷的靶向CDH17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根据协议,翰森制药将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根据该产品开发、注册审批和商业化进展收取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潜在产品销售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同日早间,奥赛康公告,控股子公司AskGene Pharma与Visara达成授权许可协议,将AskGene Pharma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创新药ASKG712项目在许可区域内的权益有偿许可给Visara。首付款700万美元,叠加研发、注册及商业化相关的里程碑付款,交易总金额达9600万美元。
此前,10月16日也有三起海外授权交易达成。
其中,普瑞金公告,公司与Kite就体内原位编辑疗法领域达成合作,并签署了授权与合作协议,合作的区域为全球。根据协议,普瑞金有权并已获得总计1.20亿美元的首付款,此外,在触发特定里程碑后,普瑞金还有权获得总计最高可达15.20亿美元的各项里程碑现金付款,以及基于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销售分成。
维立志博宣布,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Dianthus达成独家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将共同推进新型抗BDCA2/TACI双特异性融合蛋白LBL-047。目前,LBL-047已获美国新药临床试验(IND)许可及中国IND受理。维立志博将获得最高38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其中包括2000万美元首付款、2025年第四季度支付的500万美元,以及最高1300万美元的潜在近期里程碑付款。该交易总金额(含临床开发、监管及商业化里程碑)最高可达10亿美元。
海和药物宣布,海和药物和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关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α(PI3Kα)抑制剂瑞索利塞在日本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达成独家许可协议;该药品在日本已获孤儿药认定,并已经由海和药物的日本全资子公司海和制药株式会社提交用于卵巢透明细胞癌治疗的日本上市许可申请。
出海热潮方兴未艾
中证鹏元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国内政策红利、行业持续研发投入等内外因共同推动下,2025年上半年海外授权交易金额再创新高,创新药出海热潮方兴未艾。
以2015年药品审批审评制度改革为起点,中国医药行业在近十年内历经快速变革。国内各级政府积极发布创新药鼓励政策,为创新药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十六条政策,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举措。
中证鹏元称,中国创新药行业逐步迎来商业化放量期,并开始从本土走向世界。创新药出海模式主要分为自主出海和BD出海。其中,自主出海指中国药企凭借自身的团队在海外国家开展临床试验,申报上市并开展销售。BD即Business Development,泛指多种商务合作拓展形式。由于自主出海资金需求较大、周期较长,临床及商业化不确定性较大,中国创新药自主出海模式较少,出海以BD模式为主,其中license out(即“权益授出”)为创新药BD出海最主要的模式。
受核心药品专利到期影响,全球大型跨国制药公司(MNC)2025—2030年将面临约366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收入损失,这一明确且迫切的市场缺口,催生了MNC在全球各地通过战略合作、并购和授权协议等方式积极补充管线的需求。中国创新药企历经近数年努力,研发实力持续增强,中国已成为全球医药BD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中证鹏元报告显示,2023年来,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数量及金额呈爆发式增长趋势,2025年仅上半年,交易总额就已经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是中国药企海外授权的首选地,近十年,中国药企达成的海外授权项目中,与美国企业合作占比在50%左右。
“我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和数量的持续增长,是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获全球认可后的必然趋势。”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中国创新药企的产品通过临床数据反复验证价值,加之“高效研发+成本优势”的突出特质,行业已从早期单个企业的海外突破,走向如今集体性的全球合作,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接纳度显著提升。
胡旭波进一步分析称,从长期看,这一趋势对产业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值得肯定:一方面,高额授权收益能形成“研发—授权—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为持续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中国创新药企也借此深度融入全球研发生态,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不过,胡旭波也提醒,需警惕部分企业过度追求短期授权收益,忽视长期自主研发策略与公司核心价值的构建。总体而言,中国创新药的核心竞争力已得到确认,海外授权模式将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