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中国 5 月 CPI 同比上涨 1.3%,预期涨 1.6%,前值涨 0.9%;环比下降 0.2%。1-5 月平均,CPI 同比上涨 0.4%。中国 5 月 PPI 同比上涨 9%,创 13 年新高,预期涨 8.3%,前值涨6.8%,环比上涨 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 12.5%,环比上涨 1.9%。1- 5 月平均,PPI 同比上涨 4.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 5.9%。
发改委召开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切实做好价格预测预警工作,进一步了解相关市场主体经营情况,摸排违法违规涨价线索,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多部门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合理平滑“猪周期”波动,有效调控市场异常影响,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方案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猪粮比价提高到 7:1。当生猪大范围恐慌性出栏、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跌时,实施临时储备收储,以有效“托市”。
宏观大类:
6 月 10 日将迎来欧洲央行利率决议,此前欧洲央行表示二季度将加快购债速度,那么 6月会议很有可能会决定三季度的购债步伐,将是影响后续资产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发改委再度提到要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但目前市场价格对政策反应出现一定钝化,需关注后续是否有配套政策出台。
对于国内调控政策我们认为应该保持底线思维,如果商品再度逼近阶段性高点,政府调控逻辑才会重新入场博弈,明确了这一点,整体内需型商品在专项债加速发行前我们都维持高位震荡的判断,预计难以出现趋势性行情。海外方面,美国 5 月 ADP 就业数据和此前的 4 月非农数据公布后市场表现均明显揭示,现阶段商品市场的重点在于货币政策逻辑,后续两周的欧央行和美联储利率决议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我们目前的判断是至少到12 月,“讨论缩减 QE步伐”的议题才有可能出现在会议声明上。如果主要央行继续坚持宽松政策路径,结合境外经济进一步复苏的线索来看,外需型全球化商品有望重拾上行趋势。我们短期维持商品高位宽幅震荡的观点,一方面是关注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宽松政策节奏。另一方面,建议继续关注贵金属做多机会,后续美债实际利率预计仍将进一步走低。
后续随着国内外经济和政策的逐渐分化,我们倾向认为商品板块也会走向分化,外需型全球化商品表现或强于内需型商品。
策略(强弱排序):股、商短期中性,继续看好贵金属板块;风险点: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疫情风险;中美关系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