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1-06-09 06:34:29 股吧网页版
防控高血压要避免这些误区
来源:石家庄日报

  相关链接:防控高血压要避免这些误区


  误区一:降压药用得太早会产生耐药性,能不用药就尽量先别用药。


  药物治疗是一个重要手段,规律用药是血压平稳控制的基础。由于高血压难以治愈,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维持用药,导致部分患者存在“一旦吃药就终生离不了”的观点。事实上,血压控制得越早,对于预防心脏、大脑、肾脏功能障碍就会越好。如果等到脏器功能已被损伤再用药,就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二: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但是不要一味追求降压速度,降压讲究平稳,有效。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在4周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低至目标水平。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稍快;老年人、病程较长、有合并症且耐受差的患者,降压速度可稍慢。


  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65-79岁老年人首先应将至<150/90 mmHg,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将至<140/90mmHg;年龄≥80岁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且舒张压<90mmHg。


  误区三:血压高就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一些长期的高血压患者,认为“久病自成医”,喜欢在血压降至正常后凭着感觉自行减少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高了就用药,低了就停药,导致血压经常处在波动当中,造成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严重的损害。正确的做法是血压控制后严格遵守医嘱逐渐减少药量,同时在减药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变化。


  误区四:控制血压只要坚持服药就可以了。


  其实,药物治疗和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血压来说缺一不可。对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


  1。减少钠盐的摄入,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平时还要注意隐性盐的摄入(咸菜、鸡精、酱油等),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以起到警示作用,收缩压可降低2-8 mmHg。


  2。减轻体重,使BMI<24kg/m2,腰围<90cm(男),腰围<85cm(女)。减重计划应长期坚持,速度因人而异,不可急于求成,建议将目标定为一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每减重10kg,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


  3。规律运动,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每周5-7天,每次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常用运动时最大心率来评估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为能达到最大心率=(220-年龄)×60-70%。


  4。科学戒烟,避免被动吸烟。戒烟虽然不能降低血压,但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5。限制饮酒,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酒。每日饮酒量:白酒<50ml,葡萄酒<100ml,啤酒小于250ml


  6。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误区五:降压药有副作用,需要定期更换。


  所有的药都有副作用,如果按照说明书服药,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如果选择了正确的高血压药,血压控制得很好,没有出现副作用,就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


  误区六:水银血压计比电子血压计测量数值更准确。


  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只要使用方法正确,每年经过专业医生或专业部门进行校对,读数都是相对准确的。但水银血压计的使用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否则容易因操作不当,造成读数偏差。所以家庭自测时推荐使用电子血压计,同时建议选择臂式血压计,而不要选择腕式血压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