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是比较看好互联网大厂造车的。”阿尔特(300825)总经理张立强6月9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称,“首先,这些大厂首并不是第一波吃螃蟹的人,可以吸取先前跨界造车者的经验教训;同时,大厂都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夯实基础,这与此前边做边融的造车模式很不一样;此外,这些公司虽然刚刚进入汽车行业,但是对于核心系统等诸多方面都已经早有研发,包括百度的自动驾驶、小米的口碑基础等,通过造车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系统和其他硬件产品等植入。”
阿尔特去年3月登陆A股市场,是国内独立第三方汽车设计及工程服务第一股,具备电动车平台开发能力。近些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需要外包部分工程开发服务,新势力入局其整车设计以及工程服务和平台化开发技术服务需求正在增加。
据张立强分析,造车新势力和跨界造车者越来越多,首先会把其他行业资金带进汽车产业,但同时也会造成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的短板。“这对于阿尔特来说,会增加市场需求;同时公司还可以帮助这些新势力进行行业资源整合。”
从2020年阿尔特业务结构来看,设计业务受益于造车新势力的兴起,进入业绩释放阶段。从营业收入结构来看,阿尔特新能源汽车研发相关业务收入2018年起即超过总收入的60%,近年来该比例仍在不断提升。2020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研发相关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5.10%。2021年1月以来新获得的设计研发订单总额达到18.56亿元,基本为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
张立强向记者透露,小鹏、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中,目前阿尔特与其中部分新势力都有合作。
除了汽车设计业务外,阿尔特零部件业务开启放量元年也在今年开启。一方面,2020下半年开始量产的柳州菱特V6 发动机今年产销出现爬坡,另一方面,上汽通用五菱DHT变速箱项目也预计2022年上半年开始量产。
阿尔特今年一季度增幅超过38%的营收,今年2月,公司曾收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关于DHT变速箱总成的《定点函意向书》,预计将搭载多款车型;一季度公司还与德国大陆就纯电动减速器订单达成样件定点,目前公司正在推进量产定点工作。
张立强介绍,从去年开始,公司的零部件业务板块陆续进入量产阶段。“公司将加强稳定性、一致性和工艺完善,按照公司规划,希望未来零部件业务体量会超过设计研发体量。而从中长期来看,未来,阿特尔希望能够持续保持行业内的技术领先,提高技术储备投入,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也会继续加大,最终让阿尔特变成软件、硬件、核心部件的一站式供应商,能够为造车提供综合方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