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介绍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有关情况。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负责人施汉生在会上介绍,去年,全国办理继承公证164万件,针对群众在办理继承公证中反映办证难、办证慢的问题,司法部要求公证机构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受理、尽快办理,缩短办证时间。
“继承公证具有确权性质,和这份遗产相关的人和事特别复杂,需要的材料非常多。”施汉生介绍,为了预防纠纷,保护当事人和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公证员必须要对被继承人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他的父母、配偶、子女,包括有没有代位继承、转继承等情况进行核实。
施汉生表示,针对这个问题,司法部从五个方面发力解决。一是简化和完善继承公证有关的规则。指导中国公证协会尽快对《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和《办理小额遗产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两个行业规范进行调整补充完善。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公证机构主动服务等措施来方便当事人,提高办证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度。梳理遗产继承公证所需证明材料清单,并向社会公示。当事人提供证明材料难度比较大的,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主动跑,按照程序进行调查核实,避免“坐堂办证”、“以证换证”。
三是对小额遗产继承,探索实行承诺制。1万以内的金额不需要公证。对确有办理小额遗产继承公证需求,但获取证据、证明材料有难度的,在进行基本审核材料以后,没有发现疑义的,可以由当事人对他所说的一些情况作出真实性承诺,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明。
四是落实一次性告知和首问负责制。主要是避免当事人来回往公证机构跑,让他清清楚楚的知道办证时限,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减少现场等候时间和往返公证机构的次数。
五是及时高效办理。因为继承公证法律关系复杂,调查核实过程比较长,有的是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也有一些是公证机构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拖沓。明确要求对继承公证不能拒绝、不能挑肥拣瘦,要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受理、尽快办理,缩短办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