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每日优鲜正式提交招股书,计划以“MF”为证券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摩根大通、花旗、中金、华兴担任本次IPO的联席主承销商。
招股书显示,每日优鲜的净收入总额从2018年的3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1.5%;毛利额从2018年的3.04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0年的11.9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8%;经调整后的净亏损(非GAAP)由2018年的22.159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15.897亿元人民币。2021年第一季度,每日优鲜营收38.021亿元,公司净亏损为6.103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5.984亿元。
招股书披露,履约成本是每日优鲜运营费用的最大占比,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每日优鲜的履约费用分别为12.393亿元、18.330亿元、15.769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9%、30.5%、25.7%。再细分来看,每日优鲜履约费用从截至2020年3月31日三个月的24.6%增至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三个月的28.8%,主要是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中国新年假期对车手的更多补贴。
从每日优鲜披露的GMV(网站成交金额)来看,从2018年的47.25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的76.147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26.9%。
每日优鲜在招股书中指出,有效的用户对公司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影响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业绩的关键因素。2018年、2019年、2020年和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每日优鲜的有效用户分别为510万、720万、870万和790万。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每个有效用户的年度支出分别为:2018年558.0元人民币、2019年690.4元人民币、2020年712.8元人民币和705.8元人民币。
招股书披露,上市之前,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持有公司15.3%股份比例,拥有74.1%投票权,管理层合计持股比例为20.2%, 拥有75.6%的投票权。
据了解,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1月,在2015年首创“前置仓”生鲜到家的商业模式。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每日优鲜在中国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累计交易用户超3100万。
Wind数据显示,在此次IPO前,每日优鲜在2020年12月获得2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融资,投资方为青岛国信、阳光创投、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2020年7月,每日优鲜获得4.95亿美元的E轮融资,领投方为中金资本;2020年5月,每日优鲜获得D+轮融资,也是中金资本领投,融资金额未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