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与国家乡村振兴局今天(9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自今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全国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司法部部署各地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补齐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短板。目前,全国共有乡镇司法所近4万余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施汉生:以司法所为依托,推动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司法所一体谋划、一体建设、资源共享,综合运用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为乡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目前,各地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56.6万个,各地全部建成“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呼叫中心,设固定坐席和移动坐席近2000个,由接受标准化培训的咨询服务人员不间断提供法律咨询、办事服务。中国法律服务网查询服务累计注册用户517万余人,累计访问22亿人次。
2018年至2020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农民法律援助案件150万余件,接待解答农民法律咨询453万余人次,帮助152万名农民工追回薪资1500多亿元。
司法部下一步推动将涉及农民工和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切身利益的劳动争议、土地纠纷、养殖种植、环境污染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对农村高龄、失能、失独、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扶养儿童,留守妇女和重度残疾人,探索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致贫户,主动与相关部门研究政策,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司法部还将指导每个省(区、市)选取100家党建工作强、管理规范的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结对100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党支部。
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副局长刘华春:由熟悉乡村法律事务的党员律师为村“两委”和村民“一对一”对口提供法律服务,通过这样的活动,来促进村组织的民主决策、依法办事,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来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