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如今增添了科技亮色。近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博会)在广州举行,广州创新企业推出“炒菜机器人”“奶茶机器人”“冰淇淋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将美食与科技深度融合。这些“广州智造”的炒菜机器人操作便捷,并能精准还原传统烹饪的“镬气”。有企业负责人预测,炒菜机器人不仅影响预制菜产业,未来更可能像冰箱、洗衣机般普及,成为智能家电新方向。
机器人炒菜,高效环保节约成本
辣椒炒肉、精品牛仔粒、炝炒莲花白……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都是由广东爱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餐”)的“味霸”炒菜机器人烹制而成。这家深耕餐饮机器人领域17年的广州番禺企业,在展会现场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品尝。
爱餐执行总裁何光介绍,炒菜机器人不仅具备“无限菜谱”功能,还能实现自动清洗和高效油烟处理。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酒店、连锁中餐厅、校园团膳和无人智能餐厅等多个场景。
“炒菜机器人的优势显著,炒菜也很有‘镬气’。”何光表示,“自动化烹饪可使单店人力成本直接降低30%。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作业与终端智能投料的协同,还能减少30%厨余垃圾和20%的食物浪费。”此外,云端菜库的共享模式打破了地域饮食壁垒,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菜品选择。
炒菜机器人并非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生产品。早在数年前,广州等地的前沿餐厅就已开始尝试引入机器人提供餐饮服务。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炒菜机器人已成为当前机器人产业中最受关注的发展方向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的炒菜机器人产品(包括厨房智能系统、无人厨房一体机等)已形成多个品牌竞争格局,除了爱餐,还包括万得厨、广东君竹环保科技的智能炒菜机,以及深圳拓邦股份研发的“厨纪·智能炒菜机器人F3”等。
以万得厨为例,其厨房智能设备采用微波炉式外观设计,搭载英伟达GPU运算单元和25种高精度传感器,配合13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可实现食材智能识别功能。该产品基于自主研发的 “祝融 ”烹饪大模型,能够精准控制烹饪腔内的温度和加热时长,实现全自动烹饪。系统还能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调整菜品口感,如软糯度、生熟度和酥脆度等。
在商用市场方面,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炒菜机器人表现尤为突出。该设备可实现1名操作员同时管理3~4台机器,仅需2~3分钟即可完成一道3公斤分量的菜品制作,帮助餐饮企业降低约30%的人力成本。其标准化烹饪工艺更能确保连锁餐饮实现“千店一味”的品质统一。广东君竹环保科技的智能炒菜机,其单台设备的工作效率可替代3名厨师,不仅同样实现30%的人力成本节约,还能有效减少30%的厨余垃圾产生,在环保效益方面表现亮眼。
或影响传统预制菜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炒菜机器人和智能炒菜机技术的日趋成熟,或将影响传统预制菜产业。
“炒菜机器人与预制菜存在本质区别。”何光解释道, “预制菜是在工厂完成烹饪后只需加热即可食用,而我们采用的是‘预配菜’模式——将新鲜食材按菜谱要求完成预处理,用户只需一键启动即可实现全自动烹饪,整个过程无需油烟处理且支持自动清洗。 ”
何光举例称,佛山昭信集团金谷湾数字食堂采用了炒菜机器人,工作人员只需将预处理好的净菜放入机器人储料仓,设备即可自动完成烹饪。这种数字厨房模式实现了1:300的厨房员工与用餐人数配比,在显著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了出品稳定性和效率。
“未来预制菜工厂可能转型为提供预处理净菜的‘预配菜’供应商,而终端烹饪则由家用炒菜机完成。”何光预测,炒菜机市场潜力可达万亿规模,普及程度有望媲美洗衣机。“就像现在每个家庭都使用电饭煲和洗衣机一样,之所以目前家用炒菜机尚未普及,主要是因为市场还缺乏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有业内人士则表示,预制菜和炒菜机器人这两种模式实际上代表了食品工业化的不同路径:预制菜着重供应链重构以提升效率,而炒菜机器人则聚焦烹饪环节优化,在标准化与现炒口感间取得平衡。未来更可能出现融合发展趋势——预制菜企业提供标准化半成品,由炒菜机器人完成终端烹饪,形成高效闭环的餐饮解决方案。
机器人咖啡师:
拉花水平堪比顶级咖啡师
本届中博会上,来自广州番禺的企业广东酷库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带来了做奶茶机器人和做冰淇淋机器人。其中,冰淇淋机器人还入选了本届中博会的十大推荐新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酷库机器人咖啡机,搭载六轴协作机器人,以全自动化模式制作咖啡,最快60秒即可呈现一杯高品质香浓咖啡。通过引进3D打印技术,只需要输入图片,机器人就能制作出十五运会的吉祥物“喜洋洋”等各种图案的拉花。
酷库创始人兼CEO介绍,酷库机器人咖啡机从硬件到软件已经实现了100%全国产,其中80%的配件来自广东,就在广州本地的配件占到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