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江西省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民生事”当作“头等事”,将民生“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奋力打造新时代卫生健康“四区四高地”,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补足“健康底色”、擦亮“幸福成色”,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跑出普惠托育服务“加速度”
2022年,江西建立婴幼儿入托补贴制度,并将其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对按当地政府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机构,根据普惠托育机构实际招收的托育人数和月数,按每托位每月200元给予补助。持续加大婴幼儿入托补贴补助力度,2023年,将婴幼儿入托补贴补助标准提高100元,达到每托位每月300元,为群众提供服务优质、价格普惠的婴幼儿照护服务。3年来,全省共发放入托补贴约2亿元,补助托位19.32万个,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人口出生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织牢保护女性健康“安全网”
为保护和促进女性健康,江西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于2023年将“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工作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发布了《宫颈癌防治口诀》,健全完善覆盖宫颈癌防控各环节的政策措施。2年来,累计为70余万名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有力推动江西预防宫颈癌策略从传统的筛查为主的二级预防,关口前移到以疫苗精准保护为主的一级预防。
构建癌症防治工作新格局
为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2025年,江西印发《江西省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并将肺癌筛查和早期干预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探索实施癌症“防、筛、诊、治、康”一体化管理新路径。专项行动实施以来,打造了智能化筛查管理平台,建立了重点癌种防治联盟,构建了“省—市—县”纵向管理和“基层—疾控—定点医院”横向协作网络。预计2025年,参与肺癌风险评估的目标人群将达324万人次,接受筛查的高危人群将达48.6万人次,江西“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癌症防治工作新格局加快构建。
把好出生人口健康“第一关”
为积极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从源头上保证出生人口素质,江西自2023年开始将“出生缺陷防控服务”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为全省孕产妇及新生儿免费提供4项产前筛查和4项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免费项目最多、覆盖人群范围最广的省份之一。2年来,累计为167.94万人次免费提供了4项产前筛查服务,为191.65万人次免费提供了4项新生儿疾病筛查,对筛查出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形成“即筛、即治、即救”全链条服务流程,累计为全省孕产妇及其家庭节约生育成本约3.62亿元。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助力分级诊疗,江西建成覆盖乡村两级的基层智慧医疗系统,围绕助医、惠民、辅政,推进信息赋能、助力提质增效。在助医方面,智能语音随访功能可提升慢病随访效率,共享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数据,提升医防融合效率。在惠民方面,上线智慧健康江西小程序,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对接智慧医保“村村通”终端,实现刷脸就医、诊间结算,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在辅政方面,贯通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数据,实时掌握诊疗、公卫及签约服务情况;自动统计机构、人力资源、设备配备等管理报表,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全省177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724家村卫生室上线运用基层智慧医疗系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打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高速路”
重复医学检查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为解决“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难”问题,江西扎实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工作,遵循“够用管用”原则,明确8类82项临床检验项目和3类467项放射影像项目等常见常用且结果稳定的检查检验项目的互认规则。遵循“提质扩面”原则,搭建省、市、县三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推动省、市、县三级互通。建立省、市两级质控体系,开展检验室间质量评价项目92项,覆盖省内570家实验室,保障医疗质量同质化。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破解“不能认”,完善医保政策破解“不愿认”,构建风险防控体系破解“不敢认”,全方位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数据来源: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