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8日电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港股市场成重要吸金地险资南下寻找“高股息”
“与往年相比,我们对港股的投资比例和参与度要高很多,资金主要投向高股息资产。”北京一家中型保险资管公司权益投资部负责人日前告诉记者。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调研了解到,今年以来,险资在权益市场加速布局高股息资产,其中港股是重要投资方向。在今年险资举牌的标的中,H股占据较大比例。同时,在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基金的投资方向上,港股、H股也常被提及。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保险配置型资金对红利资产的重视和挖掘会不断强化,高股息、低估值、低波动、高ROE资产将持续受到险资青睐。
·A股市场“高温”概念板块火热机构建言掘金五类资产
在近期全国多地迎来高温“炙烤”下,7月7日,A股电力板块表现抢眼,多只个股涨停,水电、火电、虚拟电厂等概念板块涨幅均居市场前列。业内人士认为,迎峰度夏拉动电力需求增长,叠加中报季即将来临以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推进带来的积极影响,当下建议重视对电力板块的配置。除看好水电、火电、绿电等细分方向外,制冷剂、煤炭等与制冷、发电相关的板块同样值得投资者关注。
·证券业声誉信息管理迎新规新增先行赔付机制等免录入情形
记者从业内获悉,为进一步完善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机制,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对《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目前正在征求行业意见。这是该办法运行三年后的首次调整。记者了解到,此次修订旨在落实相关监管精神,将干扰监管执法的行贿行为纳入违法失信范畴,同时鼓励券商主动赔偿欺诈发行导致的投资者损失,明确通过先行赔付机制有效减轻或消除损害的,其相关处罚信息可免于记入执业声誉信息库。
上海证券报
·半年报行情趋于火热机构看好新消费与AI赛道投资机会
7月,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业绩预告,A股半年报行情正式启幕。自上周以来,华银电力、兄弟科技、渝开发、惠而浦等多家公司在半年报业绩预告披露前后股价收获涨停,其中,华银电力近期录得“5天4板”,并带动电力板块整体走强。多家券商近期发布A股半年报前瞻报告,认为今年半年报行情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金融领域方面,券商板块有望受益于较高的市场活跃度,业绩具备确定性;非金融领域方面,黄金、新消费、AI基础设施领域或存在超预期机会。
·逾20家公司预计上半年盈利倍增多个行业频发捷报
随着半年度业绩预告披露窗口期的开启,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7月7日晚,利尔化学、光迅科技、英联股份等一批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均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21时,A股已有78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包含预增、略增、扭亏)公司占比约七成,圣诺生物、川金诺等25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预增幅度上限超过1倍。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业绩“预喜”公司大多来自电子、基础化工、汽车、医药生物等行业领域。
·资金加速涌入科创领域首批科创债ETF“日光”
资金加速涌入科技创新领域。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火速启动发行。据第三方渠道消息,10只科创债ETF均一日售罄,募集资金合计300亿元,机构投资者是重要买家。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债ETF的推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有效发挥公募基金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市场资金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填补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债基领域的空白,推动“金融活水”向硬科技精准灌溉。
证券时报
·严把IPO入口关现场检查对带病申报说“不”
2025年IPO第二批现场检查名单近日出炉,共有12家拟上市企业被抽中进入到现场检查的序列,其中上交所8家,深交所4家,远高于去年同期的抽中企业数量。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现场检查的本质是用市场化手段筛选“真优质”企业,防止带病申报的企业透支市场信任,被抽中的企业增多与排队序列中的拟上市企业同步增多相关,监管层通过现场检查守好上市入口关,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钢铁水泥业盈利缩减 “反内卷”需建立长效机制
7月1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山东、四川两水泥大省汛期错峰生产正在落地。在钢铁生产重镇唐山,企业正推进硬减排措施,对多种装置减产、停产。“水泥行业的‘反内卷’行动是应对当前供过于求、恶性竞争,避免全行业系统性崩溃的关键。供给侧错峰生产与产能置换刚性执行,才能在需求下行期,达到供需动态平衡,实现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分析人士指出。
·“甘霖”普降!多只QDII基金“开门迎客”
随着6月末国家外汇局新发放一批QDII额度,此前囿于额度从而限购、溢价的基金得以“解渴”,近期多只QDII基金公告放宽限购额度,且部分场内ETF的溢价也有缓解之势。作为QDII基金两大“去向”,港股与美股两大市场一直是投资焦点。半程行情落幕,港股QDII基金业绩大幅跑赢美股相关产品,随着下半年行情开启,美股纳指、标普走出历史新高,港股当前估值仍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多家公募依旧旗帜鲜明地看好两大市场的投资前景。
证券日报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凸显制度包容性生物医药企业踊跃申报
近日,恒润达生发布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招股说明书显示,尽管当前公司产品尚未实现上市销售,且处于未盈利状态并预计持续亏损,但经评估,公司符合“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等要求,因此拟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申请登陆资本市场。
·险资年内合计举牌20次已达去年全年水平
险资的举牌潮仍在持续。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近日,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康人寿”)举牌郑州银行H股。这意味着今年截至目前,险资对上市公司的举牌次数已达20次,已达去年全年水平。此次举牌涉及10家保险机构和16家上市公司。业内人士认为,低利率环境、相关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促使险资加大举牌力度,预计这一趋势未来仍将延续。然而,在举牌过程中,险企也需注重风险防范。
·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目前约200家企业申请在港IPO
截至今年5月份,相关ETP产品合计共管理资产规模接近5100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了约30%,相关的日均成交额在同期更是显著增加5倍,增至约400亿港元。“我们希望透过更多制度创新与产品创新,更好地撬动环球市场资源,巩固提升香港亚太区首选ETP枢纽的地位。”陈茂波表示。港股IPO储备队伍也持续扩大。“事实上,申请在港IPO的个案正在快速增加,至今已收到约200宗申请,较年初时的数字倍增,当中包括来自中东和东南亚的企业。”陈茂波介绍,这反映港股升势正吸引更多企业加快推进上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