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9 02:08:30 股吧网页版
科创板新政护航商业航天产业
来源:上海证券报

  科创板新政护航商业航天产业

  "我们从去年开始准备上市事宜,今年券商已进场开展各项上市准备工作,第五套标准的新政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有望加快我们的上市进程。"天仪研究院副总经理吴兴贵说,新政出台后,公司和辅导券商已开始评估第五套标准对公司的适用性。

  由于上市退出的预期明确,一级市场的投资热情也再次被调动。记者采访的几家公司反映,一方面原有股东提出了追加投资意向,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不断有新机构来和公司接洽。

  长期研发投入高昂、盈利节点尚未到来,更缺乏行业先例……自2015年我国最早一批商业航天公司诞生以来,政策导向逐渐清晰,产业蓬勃发展,但上市的曙光始终不明朗。

  最新发布的《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将商业航天纳入第五套标准,精准化解商业航天企业的盈利痛点,商业航天科创企业紧锣密鼓地开始行动起来。

  近两年来,商业航天连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级市场融资规模创下新高,卫星组网与可复用火箭领域均迎来关键节点。随着政策、资本与产业共振,打通二级市场的关键一环落定,科创板为万亿元商业航天产业的"飞天梦"提供了新动能。

  "实实在在地开了口子"

  天仪研究院是一家卫星研制和卫星数据服务商,自2016年成立以来,斩获融资金额近10亿元。2024年,其营收超2亿元,估值超过40亿元。

  和大多数商业航天企业一样,天仪研究院尚未实现盈利。从近几年IPO的趋势来看,监管对于未盈利企业的态度总体上较为谨慎。对于还处在早期阶段的商业航天产业来说,在前四套上市标准中,真正能"够得上"的只有第二套标准,即2亿元年收入且市值不低于15亿元。具体来看,几乎没有火箭企业能实现这一年收入,卫星企业也可以说是"贴地飞行"。

  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和行动计划。上市始终是商业航天公司呼声较高的政策期盼。

  今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召开了商业航天产业企业座谈会,与10家商业火箭、商业卫星领域的领军企业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资本市场如何服务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这场座谈会明确传达了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企业的支持态度。

  "座谈会之后再出台新政,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提振信心,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开了口子。"某头部火箭公司人士感叹。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头部的几家火箭公司均已完成股改。截至目前,星际荣耀是最早并且唯一进入辅导备案的火箭公司,自2020年备案以来,公司于今年4月披露了最新进展报告。业内预计火箭公司将在年内加快进程,而卫星公司将于明年陆续启动辅导备案。

  深蓝航天投融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国内商业火箭公司主要依靠地方资本进行融资。上市及并购等直接融资和退出渠道拓宽后,将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积极性,不仅有助于直接解决商业航天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将为行业带来更多合作机会与跨界交流契机。

  "若公司通过上市引入长期稳定的资本,有助于公司拓展融资渠道、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卫星产能、吸引高端人才。公司将致力于研制高性能、高可靠、批量化、低成本卫星。"微纳星空方面告诉记者。

  前景可期但仍需资金保障

  要么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要么商业化落地仍待探索,存在不确定性是未来产业的特点。但对于商业航天产业而言,独角兽SpaceX已证明了这条路可以实现商业闭环,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SpaceX的巨型星座"星链"已发射超7500颗卫星,提供的卫星互联网服务覆盖全球超500万用户。从2023年起,SpaceX开始走上盈利道路。2025年,SpaceX预计全年营收将达到155亿美元,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火箭发射服务、星链卫星互联网业务以及政府合同等。

  在卫星制造、发射、组网和卫星应用的链条上,降低发射成本、提升发射频次是最大的难点,关键在于实现火箭可复用。2024年,SpaceX猎鹰9号火箭一级的复用次数连续创下纪录,最高复用次数已超20次。SpaceX仍在攻坚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旨在实现两级可重复使用,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乃至火星。

  SpaceX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自2002年成立以来,SpaceX总投入达数百亿美元,覆盖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技术、建设发射设施以及开展星链卫星互联网项目等。

  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商业航天产业没有捷径,我国当前仍处在投入阶段。

  例如,深蓝航天目前已完成多轮融资,正在接洽B5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全链条产业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目前,从火箭研发、发动机生产试验、箭体总装到火箭回收飞行测试,全部可以在深蓝航天的自有基地完成。

  吴兴贵说:"天仪研究院形成的垂直一体化模式,涵盖了卫星的制造、运营管理、数据处理和应用。这种模式有利于确保服务的高效和稳定,也意味着在提升卫星性能、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星座建设的过程中要持续投入。"

  投资方向明确,且落地有声,也意味着投资人对于阶段性成果有着更明确的预期。诚合资管合伙人毛肖勇对记者分析,其实火箭公司的部分发射任务,除了技术验证,也是为了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但若急于求成,商业航天的发展也可能出现灾难性后果,毕竟"火箭和导弹只有一墙之隔"。天兵科技、中科宇航、星际荣耀均发生过发射失利事件。产业呼唤对失败的宽容和更强有力的安全监管,也更需要资金保障,防止压力之下动作变形。

  此外,还有投资人告诉记者,商业航天企业专业壁垒高,人才稀缺,尤其是核心技术团队。企业其实也希望通过股权激励来稳固团队,但还是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早日上市有助于企业更便利地融资,同时更有效地稳定核心团队。

  新政呼应产业关键节点

  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处于关键节点。

  2024年,我国"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相继成功发射首批组网卫星,均计划形成超过1万颗卫星组成的巨型星座。批量组网建设序幕的拉开,意味着高频次火箭发射、批量化生产卫星不再遥远。

  我国多款可回收商业火箭将在今年完成首飞,火箭公司迎来从前期的"投入积累期"迈向"投资收获期"的转折点。

  深蓝航天投融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火箭回收最主要的一系列技术和工程攻关工作,进入最后的工程验证阶段。公司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星云一号的首飞入轨任务,明年全面开启商业化运营。

  "商业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的新增长引擎,一定蕴藏着机会。纳入第五套标准后,无论对创业企业还是投资人,机会都大大增加了。"毛肖勇对记者表示。

  谁能抢占先机?接近监管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的确是商业火箭发射的大年,火箭公司对于竞争'第一股'也都有一定的兴趣。一方面,今年火箭发射的情况将直接反映各公司的技术进展;另一方面,从此前第五套标准实施的经验来看,企业的内控和上市筹备程度也非常重要。"

  "对于卫星公司而言,关键在于能否在业务和商业模式上实现闭环。"吴兴贵认为,和火箭公司技术难度高、商业模式简单的情况不同,卫星公司的模式各有千秋,很难一概而论谁优谁劣,最终要看市场、用户以及投资机构的认可度,并反映在业务表现上。市场关系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宝山金浦科创基金负责人夏超对记者表示:"卫星公司商业变现的节奏更快,但核心技术壁垒或自主可控环节不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判断真正能被第五套标准接纳的公司。我们倾向于投资具有独特优势、提供特殊卫星应用的公司。这类卫星的单价和毛利也比较高。"

  "对标SpaceX来看,商业航天企业的关键是降本。"毛肖勇认为,许多企业经过了"烧钱"阶段,沉淀下来较为成熟的技术,可关注那些在成本上真正实现突破的公司。

  融资情况持续向好的同时,商业航天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今年5月,微纳星空中标金额达8亿元的"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将按计划完成10颗遥感微小卫星星座(包括4颗光学卫星、6颗SAR卫星)的研制,并进行卫星发射组网。项目旨在为四川眉山地区提供空天数据来源、加强多类型遥感数据获取能力,扩充卫星应用场景。

  深蓝航天预计,公司启动商业化后,有望依托发射卫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资本市场融资并行的方式,支持后续在研发、生产和团队上的持续投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