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经营贷利率跌穿3% 银行息差压力料持续
近期,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的经营贷产品最低年利率降至3%,若叠加银行发放的利率优惠券,有些产品的利率已是“2”字头。只不过,由于客户资质存在差异,不同借款人申请下来的利率与额度有所不同。信贷投放难是当下银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的净息差压力、盈利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存在,其应在精细化管理、结构优化、综合服务等方面寻求突破。
·企业赴港上市势头不减机构看好港股投资三条主线
进入2025年下半年,港交所又迎来不少公司递交上市申请,或发布公告更新其整体协调人信息;在排队申请IPO方面,港交所目前已收到约200份上市申请。与一级市场火热态势交相辉映的是,上半年港股二级市场也有不俗表现,但近期市场主要股指涨势放缓,呈现区间震荡走势。在业内人士看来,香港监管机构继续推进改革将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的竞争力和流动性,新股市场强劲势头料将延续,IPO融资规模有望继续提升;就投资而言,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港股依然是价值洼地,建议在继续配置低波红利资产为底仓的同时,关注科技、消费等方向投资机遇。
·市场交投活跃机构预计券商中报业绩延续高增
上半年新开户人数同比大增、债市和股市向好、海外业务受益于港股市场高景气……日前,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上述多因素助力,上市券商中报业绩有望延续一季度的高增态势,看好券商板块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中报业绩预告、稳定币等主题催化。
上海证券报
·高股息、高成长“两手抓” 险资下半年有望增配权益类资产
面对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增配权益类资产成为险资普遍共识。近日从业内获悉,下半年险资依旧有望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主要将聚焦两大方向:一是以低估值、高分红为主的高股息标的;二是以新质生产力、新消费为代表的高成长标的。今年上半年,险资通过举牌上市公司、成立私募基金等方式积极入市。业内人士认为,险资持续入市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优化权益投资风险因子、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等政策为险资入市打开了空间;另一方面,低利率环境下,长期债券收益率难以覆盖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要求,增配权益类资产成为险资的必然选择。
·北向资金二季度持仓市值增逾500亿元
截至6月30日,北向资金共持有3572只个股,合计持股量为1235.11亿股,较今年一季度末增加约37亿股;持股总市值为2.29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508.85亿元。从行业情况来看,截至二季度末,申万一级行业中,北向资金持仓电力设备、银行、电子、食品饮料及生物医药行业市值居前,分别为2814.63亿元、2541.68亿元、2330.23亿元、1915.62亿元和1610.9亿元。
·金价高位震荡下半年波动率或再度攀升
今年上半年,黄金市场出现多个超预期的事件,金价最大涨幅超30%,跑赢多数大类资产。专家认为,金价在今年上半年的走势主要受到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此外,地缘政治风险、新兴市场央行持续购金等因素也为黄金价格上行提供支撑。长期来看,全球货币体系重构、宏观经济周期等支撑黄金价格上行的逻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今年下半年金价或难以复刻上半年迭创新高的态势,中短期金价走势或更受到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影响,此外,参与资金的增加或导致金价波动率再度攀升。
证券时报
·加仓热门赛道北向资金持股市值攀升
陆股通2025年二季度持股情况出炉。统计显示,北向资金整体持仓市值和持股数量均有提升,超半数行业的持股数量环比增长。北向资金持仓变动,既体现出对中国经济复苏背景下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等趋势的把握,也反映出对优质企业基本面的深入研判,为市场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配置视角。
·债券通推出八年成绩斐然中国债市影响力吸引力显著提升
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推出,是香港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重要发展里程之一,随后债券通相关制度持续优化,2021年“南向通”和2023年“互换通”相继落地,也为两地的互联互通机制翻开了新篇章。过去8年,债券通成绩斐然。在本次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江会芬表示,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境外投资者交投活跃。在境内外各界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
·锂电行业加速优化产能结构 “不卷价格卷价值”成为共识
从前几年的“卷产能”到如今的“卷价格”,锂电行业正在经历大肆扩张后的阵痛期。当产能闲置、价格不振、利润下行等副作用扑面而来时,“反内卷”已成为行业共识。多数受访人士认为,锂电行业破局需内外共同发力。从短期来看,依靠市场调节、政府引导加速落后产能出清是当务之急;放长远看,通过技术创新升格竞争维度,以硬实力破局才是王道。
证券日报
·5000亿元再贷款支持密集落地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迎“活水”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两个月来,各地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在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及养老产业密集落地支持贷款。今年6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强调,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对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以及5家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发放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可按照贷款本金的100%申请再贷款。
·央行、香港金管局宣布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一是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更多境内投资者走出去,投资离岸债券市场,近期拟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二是优化债券通项下的离岸回购业务机制安排,便于境外投资者开展流动性管理,将拓宽离岸回购应用场景,可交易币种由人民币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三是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进一步满足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需求,在今年已丰富产品期限和类型的基础上,将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并调整互换通每日交易净限额。
·年内A股公司意向收购拟IPO企业数量大增科技型企业受追捧
自《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出台以来,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7月8日,27家A股公司披露收购拟IPO企业计划,较去年同期(6家)大幅增加。市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收购拟IPO企业数量增多,主要得益于“并购六条”政策红利的释放、创投机构并购退出需求的增强、上市公司产业整合的加速以及拟IPO企业估值优势等四方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