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国务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全面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
7月4日,国务院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2023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试验,开展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含金量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通知》将试点成熟、成效显著、风险可控的77条试点措施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其中,34条复制推广到其他自贸试验区,43条复制推广到全国,全面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
货物贸易方面,《通知》提出优化国际中转集拼平台运作模式,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港口码头“区港”一体化管理,认可境外检疫电子监管信息等措施,有效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
金融开放方面,《通知》提出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功能,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等多项政策措施复制推广,将进一步优化跨境资金管理,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政府采购领域,《通知》提出拓宽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有限竞争项目信息透明度、通过提高电子化采购水平不断优化采购流程、鼓励以中英两种语言发布采购公告等一揽子15条措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程序的透明度、公平性,并稳步与国际接轨。
数据跨境领域,《通知》提出支持自贸试验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外数据出境无须履行申报安全评估、订立标准合同、通过保护认证等程序,将有效满足企业数据跨境流动需求,促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
国务院国资委:高质量推进央企品牌建设,全面加强品牌过程管理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六个全面”任务举措,指导中央企业推进品牌建设和品牌价值提升工作。
一是强调要全面加强品牌战略管理,推进品牌深度融入企业发展。加强品牌战略制定、实施、优化全过程管理,推动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一体部署、同步实施,完善品牌战略闭环管理,推进品牌深度融入企业发展。
二是强调要全面加强品牌目标管理,锻造品牌价值提升核心能力。把自主创新作为品牌创建内核,把高品质作为品牌发展基石,把优秀文化作为品牌底色,把社会责任作为品牌基因,把诚信作为品牌命脉,打造一流品牌,提高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
三是强调要全面加强品牌过程管理,强化品牌价值提升制度保障。加强品牌理念、品牌架构、品牌保护、品牌声誉、品牌传播以及品牌体验6个方面的过程管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强调要全面加强品牌资产管理,系统提升整体品牌价值。有效识别、科学评估品牌资产,梯次培育优质品牌资产,推动品牌资产科学管理和有效运营,有力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是强调要全面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增强品牌全球影响力。制定品牌国际化发展策略,增强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有梯度、有层次推进品牌国际化布局,推动品牌建设与国际化经营一体推进、同频共振,塑造“有责任、有温度”的国际品牌形象。
六是强调要全面加强组织保障,筑牢新时代品牌发展坚实根基。国务院国资委统筹建立中央企业品牌实验室,中央企业要加大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探索建立品牌投入与企业经营收入、利润水平相关联的投入机制。建立梯次培育优秀品牌模式,构建中央企业品牌价值评价人工智能大模型。
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优化“个转企”办理流程,直接变更或者“注销+设立”二选一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进高效办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 加大培育帮扶力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服务更多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要优化“个转企”办理流程,登记机关通过直接变更或者“注销+设立”两种方式之一,完成“个转企”登记。实现“个转企”线上申请“一次提交”、“一网通办”、办件信息实时共享、办理结果“多端获取”。同时要加强涉税信息共享,个体工商户依法在税务部门完成清税后,无需再提交纸质清税证明材料。相关行政许可部门要简化手续,最大程度延续个体工商户原有效行政许可。
《意见》提出,要加大“个转企”培育帮扶力度,坚持分型分类梯度培育,重点关注“成长型”“发展型”个体工商户和“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转企意愿。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按规定享受相关资产转移费用优惠和税费减免政策。金融管理部门强化银企对接、优化信贷审批,加大对个体工商户转企后的融资支持力度。
地方行动
江苏:推动政务服务类应用向“苏服办”整合,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
近日,江苏省数据局、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审计厅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质效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出台加强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审批等15条措施,推进政务服务迈入新质态。
《措施》要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理念,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对办件频次低、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窗口撤并整合。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区),8月底前,在市、县政务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围绕“一件事”办理,开展跨部门系统协同和数据共享,重塑业务流程,大幅压减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针对各进驻部门窗口咨询电话多、呼入等待时间长、群众诉求登记不规范等问题,将省、市两级政务服务大厅的进驻部门窗口咨询电话统一由12345热线接听。
《措施》指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分中心大厅)新建或改(扩)建要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对在建和已建项目推进集约整合,探索跨层级联合办公等新模式,对非必要的大屏幕建设一律不予审批,按需配置智能机器人、自助终端等设施设备,坚持非必要不新增。
《措施》明确,省级政务APP须向下开放使用权限,杜绝省级以下重复建设。推动政务服务类应用向“苏服办”整合,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已建县级及以下的综合类政务服务APP在12月底前完成迁移归并,未整改到位的不再安排下一年度运维经费。
福建:启动“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动,面对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近日,福建省人社厅、福建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福建省“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未来三年福建将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和企业职工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0万人次,着力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方案》明确,推行“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针对培训针对性不够强、培训后促进就业效果不够理想等传统问题,全面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
《方案》提出,打造“匠心福建”职业技能培训品牌。积极培育打造一批有地方优势特色、培训数量大、就业效果好的培训品牌,可以“地名(企业名)+职业(工种)名称+培训”等通俗易传播的方式命名。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品牌与劳务品牌双向联动的融合培育机制,通过培育职业技能培训品牌促进劳务品牌发展壮大,通过培育劳务品牌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品牌质量升级。
《方案》提出,支持各类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牵头打造技能生态链,为本企业、上下游企业和生态链内部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评价。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工学一体化中心、产业学院、实训中心、教学工厂等。支持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技工院校。
典型案例
海南:全面应用基层“一表通”,大幅减轻基层报表压力
7月1日,海南在全省正式上线应用基层“一表通”,通过重塑工作流程、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基层报表应排尽排、应减尽减,变“找基层要报表”为“在平台取数据”,切实为基层减负、为治理增效。
截至目前,海南全省各级各部门排摸基层报表16667张、数据项244338个,按照取消过时报表、归并同类报表、整合同类字段的原则,清理冗余报表、重复字段,分别整合精简至6129张、73966个,压减率分别达63%、70%。
长期以来,不少基层干部“为表所困”,报表数量多、反复填报多、时间占用多,增加基层负担、滋生形式主义,也降低了基层治理效能,开展基层“一表通”工作,是海南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治理增效的重要抓手。
为扎实推动“一表通”工作部署落地见效,海南高位推动、上下协同,将其纳入省委层面专项工作机制2025年工作要点和全省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重点举措,并成立省级基层“一表通”工作组,编制出台系列制度规范、标准指引,为“一表通”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
2024年12月,海口市琼山区率先开展试点,经报表收集、梳理、比对、压减、整合,于今年5月9日起全区推行基层“一表通”。试点过程中,琼山区全量收集基层报表1573张(数据项7856个),精简报表至152张(数据项2241个),报表数量和数据项分别压减90.3%、71.5%,初步取得减报表、减时间、减人员,增数据质量、增工作效能、增群众获得感的“三减三增”实效。
在琼山区试点经验基础上,全省各地各部门全面开展基层报表治理工作,通过镇级自查、县级复核、双向比对,确保摸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动基层报表应排尽排、应减尽减。同时,海南依托海政通平台,开发上线基层“一表通”应用程序,充分利用数据共享成果及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自动匹配、自动审核、只填一次,报表智能预填、批量导入、高效汇总等功能,通过精简整合填报项、统一填报入口、规范填报方式,初步实现报表数量明显减少、基层干部填表负担明显下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