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海发布支持新政。
7月9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上海市促进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根据该方案,到2027年,上海要推动高成长企业规模突破1000家,形成“4321金字塔式”培育体系,即潜力瞪羚企业达到400家、瞪羚企业达到300家、潜力独角兽企业达到200家和独角兽企业达到100家,力争培育新增2家以上估值超百亿美元独角兽企业。
将独角兽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库
“独角兽企业”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世界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我国新晋独角兽企业有53家。截至2024年,我国的独角兽企业有372家。
根据《行动方案》,聚焦支持培育独角兽企业,上海将实施两大行动。
其中,“潜力独角兽创新引领”行动聚焦搭建研发创新平台,支持潜力独角兽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引导潜力独角兽企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独角兽企业价值跃迁”行动则从支持企业上市发展,支持资源并购整合,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展开。
其中明确,支持企业上市发展,将独角兽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库,研究推出独角兽企业上市服务举措,为独角兽企业上市募投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持。上海将持续举办未来产业之星大赛、“浦江之光”百家企业改制上市系列培训、上市沙龙等系列活动,开展独角兽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进行动态对接、精准服务,及时解决企业上市诉求。
在支持资源并购整合方面,上海明确,支持独角兽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生态,促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企业兼并重组,设立并购基金,向企业提供直接投资等融资支持。推动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扩大贷款规模,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兼并重组后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支持企业跨国并购。
加强对瞪羚企业的股权融资支持
瞪羚企业主要指跨越创业初期、呈现爆发式增长、具备强大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企业。针对这类企业,上海也提出两大针对性行动。
根据《行动方案》,上海将实施“潜力瞪羚精准化服务”行动,提供创业辅导服务,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支持创新产品首用。
其中,在创业资金支持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加大直接融资支持,推动天使基金、创业基金、CVC投资等支持参与潜力瞪羚创业项目早期投资。鼓励银行设立“创业贷”“科创贷”“信用贷”等专属产品,推动银行为潜力瞪羚企业开辟贷款绿色审批通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或全流程线上审批方式,实现快速审批放款。
“瞪羚企业跨越式发展”行动则聚焦股权融资支持、发展空间保障、加大有效投资方面开展。
在加强股权融资支持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优化国有基金考核机制,提高容错率,推动各类基金加大对瞪羚企业的支持力度。搭建瞪羚企业与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产业转型升级基金、未来产业基金等对接平台,畅通交流渠道。深化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进一步畅通退出渠道,吸引长期资本,加大对瞪羚等未上市企业股权融资支持。
鼓励加大有效投资方面,《行动方案》明确,将符合条件的瞪羚企业投资建设的重大产业项目,列入上海市重大工程。支持瞪羚企业谋划储备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重大项目。
“真金白银”支持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上述行动,《行动方案》还实施多项针对性行动,拿出真金白银促进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
其中“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聚焦加大潜力挖掘力度,构建梯度培育机制,定期发布企业榜单。其中明确,每年评选发布瞪羚(潜力)、独角兽(潜力)企业榜单,实行动态管理,对初次入选的瞪羚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初次入选的独角兽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全周期发展要素赋能”行动提出,加强创新要素和人才要素等方面的支持。其中明确,支持为高成长企业提供数据、算力等创新资源,对企业租用上海市调度算力开展大模型研发,最高支持核定租用算力合同金额的30%,最高支持4000万元。
《行动方案》提出,将符合条件的高成长企业推荐纳入人才引进重点机构名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高层次人才申报市级人才计划,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核心团队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支持各区域对于高成长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落户需求予以保障。保障高成长企业非沪籍人才自住购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