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近年来在绿色低碳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如何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产业的营商环境,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构建绿色经济生态增长极的重要议题。
2025年7月8日,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报业集团指导,界面新闻主办的大咖聊营商潮涌北外滩(2025)主题论坛在位于虹口区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成功举行。
在谈及城市能源如何向绿色低碳转变时,上海复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卢宇飞分享了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实践,提出基于热泵的污水污泥余热利用、污水污泥绿氢制备与储存、城市有机固废制绿色燃料三大路径。
他认为上述三大路径可推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向“能源工厂”转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卢宇飞指出,我国能源结构正加速向非化石能源转型,预计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超70%。当前能源革命的核心是从高碳排放的传统燃料转向清洁低碳的电力驱动模式,而电力的碳排放因子也将随着清洁能源的技术进步持续下降。
在污水污泥余热利用方面,卢宇飞详细介绍了热泵技术的应用潜力。他指出,热泵作为能量的高效搬运工,能够将低品位热量转化为高品位能源输出,特别适用于200℃以内的应用场景。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发布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中国节能协会也出台了相关技术白皮书,为行业提供了政策与技术支持。
他以一座日处理能力20万吨的城市污水厂为例,说明其蕴含的巨大热能潜力——仅需提取5℃温差即可获取超过116万kWh的热能,可减少大量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在污泥干化领域应用高温水源热泵技术,复洁科技将25℃的污水升温至90℃,为污泥干化供热,显著降低能耗。此外,公司还积极推动污水厂向厂区内部和周边建筑供冷供热,打造“能源综合体”,在上海及外地均有成功案例。
在氢能制备与储存领域,卢宇飞分享了城镇污水厂“绿氢制备-固态储氢-高值利用”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他指出,氢能是国际关注的二次能源,但储运环节仍是行业瓶颈。金属固态储氢技术可在常温低压条件下实现氢气的安全存储与释放,有效规避了高压气态储氢的安全问题和低温液态储氢的高能耗问题。
在上海白龙港污水厂建成的全球首个污水污泥制氢全产业链应用项目中,污水厂再生水和污泥厌氧沼气作为原料分别制备得到绿氢,并采用固态储氢技术储存与释放,衔接了氢能的高效利用场景。该项目运行一年多来,已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及上海市相关部门的积极认可。
卢宇飞表示,未来希望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与氢能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加氢站、热电联供等应用场景。
在有机固废制绿色燃料方面,卢宇飞强调污泥和垃圾是极具潜力的绿色燃料原料。他指出,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航空业协会已分别提出2050年航运近零排放、航空燃料中可持续航煤(SAF)占比提升至30%-50%的目标,而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全面经济社会转型意见》也明确提出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和近零排放船用燃料的研发。
他以湿垃圾为例,分析指出上海每天产生1万多吨湿垃圾,通过厌氧发酵可年产沼气超3亿吨,若全部转化为绿色甲醇,预计年产量超40万吨。复洁科技提出 “沼气全碳定向转化制绿色甲醇”技术路线,避免传统工艺中甲烷与二氧化碳分离带来的绿碳资源浪费与能耗增加,相比国际主流技术路线,预计成本可降低30%以上。公司计划今年在上海建成投运千吨级沼气制绿色甲醇中试项目,验证创新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卢宇飞表示,面向绿色燃料未来能源产业布局,复洁科技将通过“制氢储氢+沼气制甲醇+碳捕集制SAF”三条技术路线及相关示范应用,推动城市污水厂和垃圾厂转型为能源工厂,实现“污染治理—节能降碳—循环经济”三位一体。
抢抓未来能源新赛道,以技术创新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卢宇飞呼吁,需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规模化应用。
作为上海市营商环境“媒体观察员”机制的共建项目之一,大咖聊营商(2025)系列主题论坛以“产业新征程营商再升级”为主题,汇聚了众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共同探讨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化路径与产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