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海珠区统计局公布2025年1—5月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从数据看,海珠区多项经济指标实现高位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与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双位数增长,政策红利带动消费市场稳中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1%,规模以上服务业增势良好,尤其是税收总额同比增长17.8%。
实际上,连续十二个季度位居广州市GDP增速前列的海珠区,曾实现了一季度新落地项目53个的“开门红”,新登记从事IAB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行业(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数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从一系列数据背后不难看出,海珠区坚持“两条腿走路”,既厚植“传统产业谋新篇”的沃土,也扬起“数智产业看海珠”的风帆。一方面大力推动都市工业,增加技改、数智化改造等工业投资,一方面发力数字经济,通过引入大模型、推动数实融合等举措,让海珠经济运行更稳健、成效更明显。
多个指标高位增长,工业投资增长143.4%
今年1—5月,海珠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同)增长4.0%;实现产值243.94亿元,增长18.4%;实现销售产值241.80亿元,增长17.9%;实现营业收入246.24亿元,增长15.8%。
固定投资也实现双位数增长。1—5月,海珠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82.3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00.15亿元,增长18.4%;建设改造投资82.24亿元,下降0.2%;工业投资增长143.4%。
这得益于海珠区近年来大力推动都市工业发展,通过“工业回城”和工业总部招引,吸引了大量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仅2025年一季度,新落地“智造”项目5个,新增都市新工业企业15家,其中苇渡微电子落地海珠后营收迅速破亿元,成为显示驱动芯片行业领军企业之一,仅今年4月交付规模达100万颗。
此外,海珠区也通过探索“轻型制造+上楼生产”模式,打造珠江科创园和小洲智造园,推动中心城区工业载体向“垂直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型,吸引百度ARM云服务器生产企业磐玉科技等落户海珠。
投资的持续扩大,尤其是工业投资的迅猛增长,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经营活跃度,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海珠区的消费和出口数据也表现不错。
1—5月,海珠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1.30亿元,同比增长11.1%。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深入实施,有效刺激了消费需求,体育、娱乐用品类(51.5%)、文化办公用品类(23.8%)、智能手机(14.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3.3%)高速增长。
1—5月,海珠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6.1亿元,增长6.9%。其中,出口额93.3亿元,增长28.0%;进口额22.8亿元,下降36.1%。全区实际利用外资0.08亿元,下降77.0%。
税收实现双位数增长,数字经济迸发强劲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1—5月,海珠区税收总额实现168.53亿元,增长17.8%。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2亿元,增长14.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05亿元,增长1.9%。
税收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海珠区工业经济贡献突出,政策红利带动消费市场活力增强,数字经济持续发力,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包括腾讯、头条等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税收贡献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1—4月,海珠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87.51亿元,增长7.9%。主要行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势较好,分别增长9.1%、9.0%、9.5%。
实际上,海珠区数字经济如此增长态势早在今年一季度就已显现。一季度,海珠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就达到237.02亿元,增长28.5%。腾讯、头条、阿里、唯品会、蚂蚁五大平台型企业一季度增长58.4%,引领带动作用显著;三七互娱、易尊网络、极点三维等核心腰部企业保持高速增长,形成行业增长有力支撑,共同拉动规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43.9%。
以海珠区大模型产业为例,目前海珠区大模型企业超50家实现盈利,产业规模突破30亿元,备案项目新增7个(累计13个占全市50%)、算法备案114个(占全市40%),两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据了解,海珠区龙头企业动悦信息(夸克运营主体)去年营收激增6倍,预计今年保持50%以上增长。
不论是都市工业加速崛起还是数字经济稳固坚挺,海珠区通过优结构、补短板、强招引,巩固拼经济成果,实现了经济发展稳得住、稳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