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新一轮“出海潮”澎湃,“走出去”成为中企发展壮大的战略选择。作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非洲成为许多出海中国企业的选择。与此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中企出海非洲也面临多重风险,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有效防范和化解海外风险成为中企出海非洲必须面对的课题。日前,由新华社直属机构中国经济信息社自主研发的“非洲探针”正式发布,致力于构建对非经贸数智化“信息枢纽”和覆盖中企出海非洲全流程的开放、专业、可信、高效的信息服务生态。新华财经特开设“非洲探针”栏目,定期发布风险信息分析,助力中企出海行稳致远。
新华财经上海7月10日电(谢贤保、葛佳明)作为非洲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尼日利亚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场、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目的地国,在中非合作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成为中国企业出海非洲的热门目的地。
近日,尼日利亚-中国双边经贸投资峰会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成功举行,旨在进一步推动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合作。“非洲探针”监测发现,当前尼日利亚面临社会动荡、社会治安恶化以及政治安全事件频发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尼日利亚既要拥抱发展机遇,还需清醒认识和警惕各类风险挑战。
社会动荡成重要风险
“非洲探针”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尼日利亚累计监测到的各类风险事件共计1383起,1月至6月平均每月监测到的风险事件为223起。分析发现,尼日利亚风险事件总量和月均量均居非洲之首,整体安全形势复杂严峻。

从事件类型看,尼日利亚风险事件涉及社会治安、政治安全、社会动荡、交通安全、社会治理、政府干预、网络安全等多个类别。其中,社会治安事件、社会动荡事件、政治安全事件数量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46.90%、29.68%和12.02%。

从具体分布看,人身安全威胁、死亡和受伤、犯罪、刑事暴力、恐怖主义、国内战争、绑架、政治活动、抗议和骚乱、政策不稳定等10类事件占比达88.59%。

今年上半年,尼日利亚恐怖主义、国内战争、抗议和骚乱等暴力冲突事件频发,社会动荡风险加剧,安全局势有所恶化。根据最新统计,2025年上半年,尼日利亚因暴力冲突而造成的死亡人数达2266人,同比增长109%,已超过2024年全年死亡人数。
尼日利亚社会动荡风险加剧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该国持续受恐怖主义困扰。自2009年以来,“博科圣地”和“伊斯兰国西非省”两大恐怖组织在尼日利亚境内频繁发起恐怖活动,造成数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的惨状。根据经济与和平研究所的数据,尼日利亚在2025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中排名第六,2024年死亡人数达565人,为全球因恐怖主义死亡人数增幅较高的国家。此外,恐怖组织开始利用武装无人机、勒索软件等技术实施恐怖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尼日利亚恐怖主义风险。
另一方面,尼日利亚国内分裂活动、武装匪患活动、农牧民冲突等各类武装暴力冲突不止,对区域稳定和社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例如,在东南部地区,国内分裂势力活动加剧,暴力化倾向明显;在西北部与中北部地区,武装匪患活动增多,并呈现与恐怖活动合流的趋势;在中北部地区,农牧民冲突的加剧,并有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趋势。
当前,尼日利亚政府正积极采取包括强化军事力量、完善法律体系、深化国际合作等在内的一系列举措,试图减少和制止暴力冲突事件的发生,但成效尚未充分显现,暴力冲突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近日,由于对当前经济状况恶化和安全局势加剧的强烈不满,尼日利亚多个城市爆发了抗议、罢工活动。尼日利亚劳工大会称,如果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不安全、贫困及生活成本问题,该组织将发起全国性大规模抗议行动。
社会治安顽疾难破
长期以来,尼日利亚社会治安事件呈现高发多发态势,社会安全形势复杂严峻。“非洲探针”显示,2025年上半年,与人身安全威胁、死亡和受伤、犯罪、刑事暴力、盗窃、财产破坏、绑架、拘留和歧视、勒索相关的九类社会治安事件在尼日利亚均有发生。

监测统计显示,近期尼日利亚绑架勒索、拦路抢劫、入室盗窃等社会治安事件尤为频发,中国公民屡次成为犯罪团伙的目标,今年已发生数起中国公民遭抢劫、绑架的案件,中国企业在当地面临的社会治安风险显著攀升。
作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经济面临结构性矛盾与外部冲击叠加的困境,这种困境集中表现在经济结构单一、债务危机加剧、通胀高企、失业严重等方面,成为尼日利亚社会治安顽疾难破的根源。
为应对上述经济困境,尼日利亚总统博拉·蒂努布(Bola Tinubu)试图通过推动税收改革,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财政效能,并激发经济活力。然而,由于改革触及多方利益,政策落地过程中面临诸多阻力,改革进程推进缓慢。
此外,“资源诅咒”和“治理真空”成为尼日利亚社会治安风险加剧的直接诱因。资源地理分布不均、社会分配不公、气候变化失常等加剧资源争夺,这种“资源诅咒”进而激化族群与地区矛盾。而政策执行不力、安全机构能力不足、法治体系薄弱等导致治理失效,这种“治理真空”又使这些矛盾无法通过制度性手段化解,反而进一步恶化社会治安环境。二者相互交织,使尼日利亚的社会治安问题陷入“越乱越穷、越穷越乱”的恶性循环。
政治安全面临挑战
近年来,尼日利亚政治体系在民主化进程中积累的矛盾逐渐显现,政治活动频繁、政策不稳定、监管效能不足、腐败等问题突出,政治安全面临较大挑战。

政党竞争是尼日利亚政治安全面临挑战的主要原因。作为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尼日利亚政党竞争呈现显著的“零和博弈”特征,不同政党之间的政治角力逐渐演变为资源争夺和地域对立,严重削弱民众对民主制度的信心。
近日,尼日利亚人民民主党(PDP)和工党(LP)两大反对党领袖宣布联合组建新政党非洲民主大会(ADC),共同挑战现任总统蒂努布领导的执政党全体进步大会党(APC)。媒体称,这一新政治联盟的形成,标志着该国自1999年结束军政府治理以来规模最大的政治格局重组。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博弈是尼日利亚面临政治安全风险的又一原因。在资源分配、政策执行、项目主导权等方面,尼日利亚联邦政府与州政府长期深陷“拉锯战”。例如,石油资源丰富的南部州长期抱怨联邦政府垄断石油收入,北部州则因贫困、失业问题突出而对联邦政府的政策公平性存疑。
此前,尼日利亚联邦政府宣布自3月18日起对石油资源核心区河流州启动为期六个月的紧急管制。分析人士称,此次政治事件的导火索是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围绕石油税收支配权的激烈博弈。
此外,腐败问题也是影响尼日利亚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全球反腐败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2024年腐败感知指数(CPI)显示,在参与排名的180个国家和地区中,尼日利亚位列第140名,该组织也将尼日利亚列为全球最腐败国家的第3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