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NO.1 商务部:已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7月10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锑和镓等战略矿产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为坚决防止非法外流,今年5月,中国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已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相关信息可在商务部网站查询。同时,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也充分考虑各国对上述战略矿产合理民用需求,依法依规对相关出口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并批准合规申请。
NO.2 美国研究人员训练机器人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7月9日说,他们训练出一个能利用人工智能(AI)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的机器人。这标志着人类向自动化医疗迈出一大步。路透社援引该项目负责人阿克塞尔·克里格的话报道,当前,外科手术中使用的机器人仍需由外科医生操控。而这一新型SRT-H机器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有能力做出独立判断和决定,以应对手术中突发的各种情况。“这一进步使机器人从只能执行特定外科手术任务转变成能够真正理解外科手术程序。”
NO.3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家政兴农相关政策措施
7月9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工作方案》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家政领域就业为主要目标,聚焦就业渠道、就业能力、就业保障、就业创业服务四个方面。比如,支持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工会帮就业行动”,推动家政进社区等活动,还将加快发展家政职业教育,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等。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家政兴农相关政策措施,培育打造一批家政服务品牌,制定修订一批家政领域标准。
NO.4 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在海南文昌登记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
天眼查显示,7月7日,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海南)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微小卫星测运控服务、进出口代理、火箭发射设备研发和制造、火箭发动机研发与制造、微小卫星科研试验、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卫星导航服务、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NO.5 广发证券:光伏玻璃行业积极响应“反内卷”,多数企业计划减产改善供应端
7月10日,广发证券发布研报称,光伏玻璃行业积极响应“反内卷”政策导向。截至2025年7月4日,2.0mm镀膜光伏玻璃价格为10.5-11元/平,为历史最低价格。目前价格或已跌破龙头企业现金成本,二线企业亏损更加严重。据SMM,为避免光伏玻璃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使得市场恶性循环,多数玻璃企业计划7月开始减产改善供应端,行业倡议减产规模达到30%。
NO.6 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2%
7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此次调整是综合考虑物价变动和职工工资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养老金调整比例。
NO.7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批重点行业标准
7月10日,国家能源局围绕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集中发布了一批重点行业标准。其中,《分布式调相机并网技术规定》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分布式调相机的并网设计和测试,规定了分布式调相机的并网原则,并在无功电压控制、运行适应性、二次系统以及测试与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标准的发布实施,可促进分布式调相机科学有序接网,规范分布式调相机并网的技术要求,支撑“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和安全运行。
NO.8 商务部:创新优化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促进夏日消费持续升温
7月1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暑期的到来,国内居民出行增多,入境旅游进入旺季,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指导各地结合暑期消费特点和地方特色,多措并举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创新优化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促进夏日消费持续升温。
NO.9 刘国中强调加快医药创新发展,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7月10日,据新华社报道,刘国中7月10日到北京大学医学部调研医药创新发展工作。他强调,要加强医药领域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加快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刘国中强调,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落实创新药融资、审评审批、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等政策,支持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发挥更大作用。
NO.10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交所打造高成长产业债市场
7月10日,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发债难等长期困扰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上交所持续推进高成长产业债市场建设。自今年以来,该产品已实现快速落地,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桥梁。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已有53只高成长产业债成功发行,累计规模达373亿元,吸引逾80家非银机构积极参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