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1 07:29:30 股吧网页版
特朗普“解放日”100天 中国做对了什么?
来源:上观新闻

  1

  从所谓的“解放日”开始到今天7月11日为止,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已经开打100天了。

  这100天的剧情,不可谓不曲折起伏。

  关税战最主要的针对对象是中国,结果不到一个月就“画风突变”——日内瓦会谈成果远超市场预期,随后两国又达成了“伦敦框架”,形势似乎正在向好。

  而对其他国家,美国以“对等关税”施压,显然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中国带头顶住关税霸凌后,拖延观望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选择,欧盟、印度等大型经济体更是态度强硬,只有英国、越南与美国达成了协定。

  7月7日,关税暂缓期到期前两天,美国又宣布截止日期延长至8月1日,同时给出一组新的税率。特朗普强调,这个新期限不会再延长,但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大家对他的恐吓已经有些“脱敏”了。

  关税战终究不是好事。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每次“反复横跳”,对全球贸易格局、对各国经济、对每个微观的市场主体都在造成难以估量的持续伤害。

  对中国来说,伦敦框架可能只能给到一个缓冲窗口。与其去“盲猜”美国的下一招,不如回头看看这100天,我们弄懂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再想想我们还要做什么。

  2

  最基本的一点,全方位贸易战敲响了再明晰不过的警钟:过去几十年我们所熟悉的经济全球化,比想象中脆弱很多,并非一定“天经地义”地持续下去。

  “‘对等关税’的落地,标志着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时代已经终结,全球正进入一个更加任意、更加保护主义和更加危险的新阶段。”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

  即便没到那么悲观的地步,国际经贸秩序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翻过一页了。至少,大家原先习惯的那个环境已经变了,运转的逻辑已经不一样了。

  新的环境,要有新的破局之道、发展之道。

  过去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全新的、有力度的动作。长远看,这些动作不能、也不会只是“权宜之计”——无论有没有关税战,很多事情都是要抓紧做的。

  3

  中国与欧盟之间最近就有一些有意思的“拉扯”。

  一头传出好消息,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谈判的技术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只欠临门一脚。关键在于欧方能否展现出相应的政治意愿推动问题的解决。

  另一头,欧盟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中国除了对等反制,还裁定欧盟白兰地存在倾销,对除34家符合要求企业外的欧盟企业征收反倾销税。

  这说明两件事:一来,美欧关系出现裂痕,欧洲在经济、安全两方面承压,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动力更强了。二来,大型经济体之间的经贸谈判,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政治因素,所以也不要过于乐观。

  但大体上说,现在是一次“坐下来好好谈”的好机会。双边都希望能把握住机会,在经贸问题上相互做一些调整,实现更大更深入的合作。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这顺应的是贸易区域化的大趋势。

  4月,中国政府同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共签署百余份合作文本,在RCEP框架下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企业这边,4月底,比亚迪在柬埔寨的工厂奠基,争分夺秒地建设,目标当年年底就投产。配合其迅速铺开的更多门店,比亚迪显然希望进一步巩固在东南亚的领先市场地位。

  6月的香港车博会,一众车企老总亲临,右舵车型加速推出。业界分析,香港市场不大,车企的重视更多是将其当作跳板,意在更大的东南亚右舵车市场。

  4

  对欧洲、东南亚,以及更多新兴市场的重视,体现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逻辑。特别对企业来说,单一市场带来的不可控风险,很难在生存周期里消化,分散布局几乎是一个必选项。

  更进一步地看,外需总体上将面临更多更剧烈的不确定性,内需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也是一种分散布局——降低对外需的依赖,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通过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韧性。

  这需要多管齐下。

  最直接的,是提振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去年起,“两新”“两重”政策成为经济工作重要发力点,背后是以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代表的一批宏观政策工具,以几乎前所未有的力度给到支撑。

  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则是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开始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等不合时宜、不合规律的做法。这些动作,指向的是让资源要素实现高效配置,以进一步发挥内需潜力。

  还有一个关键点,科技创新。

  需要认清的是,关税战只是美国“极限施压”的一个环节,中美博弈的核心是科技。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就是在美国的算力、技术封锁下,很不容易地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站稳了和美国同样的第一梯队。

  科技创新在全球竞合中的战略意义越来越重要,爆发式发展的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一切。抓住AI这个抓手,深耕一批优势和关键新赛道,进一步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直接关系到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的质效,有助于形成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

  5

  其实严格地说,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战并非从“解放日”开始。今年2月,美国就首次提出了“芬太尼关税”。

  再往前数,从2018年那轮贸易战开始,中国对未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了预期,所以一直在政治、心理、政策工具箱等各种方面做准备。

  “解放日”过去100天,“做好自己的事”的框架也基本明确。缓冲窗口中,还需要做些什么?又需要调整什么?

  有些动作,是要再进一步的。比如内卷式竞争、地方保护,光靠《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政策文件,很难真正根除。从底层逻辑分析,这些现象是财税制度、本地GDP导向的官员考核制度等共同导向的结果。要解决问题,就要从制度上改革,对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官员考核制度等“动刀”。

  有些要退一步,比如对外谈判中一些适时的、对等的让步。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谈判中,中方设定最低价格承诺,主动让出一部分利润,以换取更多的市场空间。这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还有些,则已到了需要调整方向的时候。比如消费补贴如何避免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产业补贴、如何解决替代效应和需求透支、如何更精准直接地“投资于人”,都关乎供需平衡调整的效果,亟需更深入的考量。

  6

  应该说,下一个阶段的改革,难度非常大。

  特别是刀刃向内的改革,要求跳出依赖了几十年的路径,大概率会动利益、动“奶酪”,推动起来要下很大的决心,也考验决策者的智慧。

  一定程度上,外部的不确定性起到了“倒逼”的作用。但破解结构性矛盾、强化自主创新、增加居民财富等,不仅是为了应对外部压力,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在要求。

  所以,无论外部形势怎么发展,改革一直要进一步深化。对各部门、各地区、各级干部来说,既要统一思想,又要解放思想,有勇有谋地迎难而上。最终,实现整个国家长期、全局、多维的现代化发展。

  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所谓的“解放日”,至多是其中一个小注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