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作为玉米的下游深加工产品,其价格与玉米紧密相连。2025年上半年,玉米淀粉价格走势基本跟随玉米,呈现出偏强震荡的格局。
一季度,受政策持续增储影响,玉米价格受到提振从而上行,玉米淀粉价格也随之上涨。在此期间,虽然深加工淀粉的利润因成本上升而不断收缩,但仍处盈利状态。3月,由于原料供应减少,同时淀粉需求转好,玉米淀粉的涨幅超过玉米,淀粉与玉米的价差扩大,从370元/吨增至阶段性高点430元/吨。然而,因原料玉米供应恢复,以及木薯淀粉替代效应显著,价差回调至390元/吨附近。
二季度,木薯淀粉价格维持在低位,替代冲击持续存在。玉米淀粉企业因成本居高不下而持续亏损,备货积极性一般。而淀粉下游需求欠佳,导致库存不断累积,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这对淀粉价格形成了一定的压力,整体价格在2700~2800元/吨区间震荡,玉米淀粉与玉米的价差也不断缩小。
进入7月,进口玉米拍卖启动。首拍时成交及溢价情况较好,但影响较小。然而,随着拍卖持续放量,贸易商看涨心态受到影响,出货积极性提高,盘面价格持续下跌,淀粉所受支撑减弱,价格也随之下降。
6月以来,原料玉米供应出现紧缩态势,深加工企业到货车辆维持在低位,深加工企业不得不提高价格来促进收购,采购价格因而保持在高位。受持续亏损的影响,淀粉生产企业开机率显著下滑,降至51.93%,环比下降8.48个百分点,产量也随之下降。数据显示,6月,全国60家玉米淀粉生产企业的总产量为112.61万吨,环比减少18.385万吨。
在玉米淀粉供应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淀粉库存消化速度加快。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全国玉米淀粉企业的淀粉库存总量为130.9万吨,较前一周减少1.90万吨,降幅为1.43%;月降幅为7.29%;同比增幅为22.68%。不过,玉米淀粉库存仍处于高位,供应压力依然明显,有待持续去化。
需求端持续呈现疲软态势。玉米淀粉的下游消费领域主要涵盖淀粉糖(占比36%)、造纸(占比17%)、食品(占比10%)等。6月,淀粉糖生产企业开机率下滑,整体表现平平;瓦楞纸和箱纸板生产企业的开机率变化不大。受淀粉糖消费情况的影响,玉米淀粉整体需求较为疲软。
7—8月,玉米淀粉持续步入消费淡季。随着气温升高以及学生暑期放假,食品需求转弱。此外,木薯淀粉及小麦淀粉在造纸及民用领域具备替代优势,挤占玉米淀粉的需求份额,行业开机率有所下滑,预计后续淀粉企业维持低开机率,以消化高库存。
从收益情况来看,2025年年初,玉米价格下跌至成本端附近,在此情况下,玉米淀粉因成本低廉,利润表现良好。然而,随着玉米价格持续攀升,淀粉利润不断压缩,直至3月中下旬,利润由正转负,大部分加工企业陷入亏损状态。
二季度,受供应紧缩影响,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且保持坚挺,淀粉价格虽跟随上涨但因供需宽松、涨幅受限,行业亏损进一步加剧。5月,淀粉企业持续降低开机率,供应量下滑,企业挺价,同时副产品价格上涨贡献值增加,带动淀粉企业利润不断修复,不过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
进入7月,副产品价格回调,淀粉企业亏损加剧。截至7月3日,吉林地区玉米淀粉对冲副产品后的利润为-91元/吨,山东地区为-146元/吨,黑龙江地区为-161元/吨,企业利润仍有待修复。
展望后市,玉米贸易商库存处于偏低水平,同时进口量也维持在低位,因此市场挺价惜售情绪依然存在。需求方面,养殖消费正逐步恢复,深加工则以刚需为主,整体需求展现出韧性,在供需偏紧的态势下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不过,近期受政策拍卖以及市场情绪偏弱的影响,玉米价格震荡下行,进而导致玉米淀粉价格的支撑力度减弱。
7—8月,玉米淀粉企业有季节性检修计划,预计开机率仍会维持在低位,而需求端进入淡季,支撑力度减弱,玉米淀粉市场呈现出供需双弱的格局。
总体而言,玉米淀粉自身基本面的驱动不强,主要依赖玉米价格的支撑。玉米因余粮偏紧,价格下跌空间受限,底部支撑强劲,玉米淀粉价格也将随之企稳。从玉米淀粉与玉米的价差情况来看,淀粉的供需状况较为疲软,并且其利润和库存均未恢复至理想水平,缺乏能够推动其走势强于玉米的驱动因素,因此,短期内价差难以大幅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