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仅过去10天,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就已发生至少10起融资事件。其中就包括星动纪元、云深处科技前后脚宣布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融资;它石智航天使+轮融资1.22亿美元;小雨智造融资约1亿元人民币;星海图连续完成两轮融资,获得资金超1亿美元。截至7月10日,据IT桔子数据,2025年以来具身智能赛道已发生123起融资事件,涉及资金规模约173亿元人民币,融资事件及规模比2024年全年数据还高,而且创下了近十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一般情况下,硬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路径,基本是先构建技术闭环,再搭建商业闭环,通过规模化实现技术和商业的飞轮运转,融资通道则从一级私募市场到二级公募面向更大的资本市场,无论是美股、港股还是A股科创板等,市场给予企业时间,以待其营收增长、扭亏为盈、验证业绩。
在融资路径走得最快的人形机器人明星企业宇树科技,已将公司主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另一家明星企业智元机器人,则“不走寻常路”,以协议转让+部分要约收购的方式,转身成为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的控股股东,开辟了募资的新路径。
融资事件及规模创纪录
IT桔子数据显示,在今年以来具身智能领域的123起融资事件中,至少有31家初创企业发生了2次及以上的融资事件。在已公开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中,有39起股权融资的规模均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其中,银河通用机器人于6月23日完成了规模为11亿元的新一轮融资,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单笔最大规模的融资,投资方包括宁德时代上市公司战投、溥泉资本、国家开发银行国开科创、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纪源资本等。
此外,星动纪元、云深处科技分别于7月7日、9日宣布完成新一轮近5亿元的融资。关于融资用途,星动纪元方面表示,将用于人形机器人软硬技术的研发与量产落地,推动“模型—本体—场景数据”闭环飞轮高速运转。云深处创始人、CEO朱秋国则表示,将重点投入到四足机器人产线扩建、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及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
朱秋国不久前在接受,宇树科技计划将在2025年年底递交IPO申请,上市地点或选择A股,后择机再登陆港股。对此,本报记者向宇树科技方面核实求证,但截至发稿,该公司暂未回应。
智元机器人“另辟蹊径”
不同于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星动纪元等通过股权融资、不断向在二级市场IPO推进的路径,智元机器人可谓“另辟蹊径”。7月8日晚,上纬新材公告披露,智元机器人拟通过与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智元恒岳”,以协议转让+部分要约收购的方式,合计持有63.62%的股份,成为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按照公告计算,协议股份转让的总价为9.41亿元,而要约收购的总金额上限为11.6亿元,由此智元机器人以约2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A股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智元机器人方面强调,本次行动仅为收购控股权,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所定义的“借壳上市”。
谦询智库合伙人龚斌指出,自“并购六条”(指中国证监会2024年9月24日发布的《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公布以来,已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被一级市场的明星企业所收购,目前这些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尚未公告资产注入的安排。因此智元机器人后续的操作与战略布局还有待持续关注。在国内具身智能领域中,智元机器人是少数几家软硬件都做、全栈技术研发、to B和to C端都覆盖的公司之一,同时探索多个技术路线、进入行业上下游构建生态,这种打法非常耗资金,迫切需要更大规模的融资。未来人形机器人的端到端通用场景到来,尚需三五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人形机器人公司必须趁着当前的热度,想尽一切办法融到足够的资金,活下去是第一要紧的事情,才能“不下牌桌”。
“资本蜂拥而至,正在快速催熟产业。产业界各方都渴望尽快兑现AI红利,无论是投融资火热,还是明星企业谋划IPO,都反映出整个赛道的焦虑情绪。”龚斌如是说道。
那么,智元机器人的路径,对于其他同样亟待募资的机器人企业而言,能否效仿或复制呢?
“国产头部机器人企业积极寻求上市是现阶段的必然,IPO上市通道狭窄,智元机器人此次收购股份可能会构成较强的催化剂,推升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的估值,也刺激其他机器人探索更多上市的途径。”龚斌表示,智元机器人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看起来似乎是“捷径”,但实际操作中很可能是“曲径”,其他企业想要效仿实际并不容易。
龚斌进一步指出,尽管特斯拉下调了其人形机器人产品Optimus的生产预期,但国内人形机器人的进展超预期,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乐聚机器人、傅利叶智能等多家企业都释放出千台规模的出货量,2025年被公认为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的元年。产业界参与者一方面要初步兑现市场业绩,另一方面也要推高并维持赛道热度,并且为打“持久战”尽快备足“弹药”和“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