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2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在虹口北外滩启动。波罗的海交易所(以下简称“波交所”)亚洲区负责人Cheong Jin Yu(张竞优)在发布会上表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转型趋势正重新定义“世界级航运中心”的内涵。上海顺应航运发展趋势,全球战略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共同推出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简称“指数”)已连续发布12年,见证着全球航运业的发展与变革。
张竞优称,2025年的评估结果展现出了一个充满活力并不断演变的航运格局。在贸易格局变化、去碳化趋势以及数字化进程加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航运中心不仅要应对日益增长的货物量,也要积极应对各类机遇与挑战。
全球港航业发展呈现出诸多新趋势呈现诸多新趋势。张竞优表示,“世界级航运中心”的定义正被重塑,绿色低碳技术、人工智能和数据工具的广泛应用,以及人才培养、船员福利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凸显。
“中国港口的发展走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前列。上海再次位列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第三位;宁波舟山港排名持续攀升;青岛、广州和天津的排名也在不断上升。”张竞优认为,中国航运业的韧性与活力进一步凸显,助力全球海运互联互通的未来。
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来看,2024年上海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15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8%,成为全球首个突破5000万标箱的港口,连续十五年蝉联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桂冠。
张竞优认为,上海在全球航运体系中的领先地位不仅体现在吞吐量的领先,更在于其深厚且成熟的航运生态系统。在上海汇聚了重要保险机构、造船企业、航运金融机构、海事法院和国际贸易枢纽。
张竞优表示,面向未来,港口、服务机构、技术伙伴、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跨界协作将变得尤为关键。只有通过合作,才能真正连接起关键环节,提升港口效率,应对不确定性挑战,并推动有意义的创新。
波罗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是全球唯一独立的权威航运市场信息提供商,为现货及衍生品合约的交易与结算提供基准数据。其国际会员网络涵盖5000多名成员,代表全球航运业的核心利益,并恪守严格的业务行为准则,践行“一诺千金”(Our Word, Our Bond)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