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2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在虹口北外滩启动。在第21个航海日之际,200余位中外港航界嘉宾相聚世界会客厅,见证最新一期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发展指数发布。从2020年上海首次跻身国际航运中心前三到连续五年稳占第一梯队,北外滩以新一轮开发建设为契机,已成为全国航运要素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向世界航运市场递出的一张闪亮名片。
“开门做规划”展现国际视野
从上海地图看,位于虹口的北外滩、位于黄浦的外滩和位于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城,隔江相望、遥相辉映,构成了稳固的“黄金三角”,发挥了强大的“中心辐射”功能。
以2020年6月规划获批为起点,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贯穿“十四五”规划。五年来,从过去的“老码头”到“航运一条街”再到“航运总部基地”,北外滩加速汇集航运资源要素、加快提升航运服务能级、稳步拓展绿色数智航运,不断优化航运营商环境,有力支撑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今年,虹口区正式启动《北外滩航运高能级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在11日的2025北外滩航运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虹口区委常委、副区长吴伟平向全球航运机构、企业及专家发出邀请,欢迎全球伙伴建言献策。据介绍,本次征集聚焦绿色智能船舶、高端航运服务、国际规则衔接等关键领域,旨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科学制定北外滩未来五年航运产业发展路径,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承载区功能。
事实上,这不是北外滩第一次向全球发出征集令。2020年10月,北外滩发起“创意·无界”设计大赛,邀请全球范围内的专业人士参与东余杭路一期项目及周边区域、提篮桥南片区、山寿里虹口港区域、音乐谷区域四个重点区域的规划和建设。2021年,在91街坊计划建设480米摩天大楼时,北外滩再次面向全球征集设计稿。今年6月,为提升城市文旅空间品质,北外滩向全球艺术家、设计团队征集公共艺术方案……
事关上海“黄金三角”中的一极,北外滩的方案征集在全球范围内收到了积极反响。以91街坊为例,聚焦这块上海市中心难得的宝地,国内外近60家申请人在征集期内提交概念设计方案, KPF、法雷尔等9家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应邀同台竞技,最终确定了现在以“白玉兰”花瓣为灵感的设计方案。大到区域规划、地标建筑,小到公共设施、城市家具,一次次广泛征集展现了北外滩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的雄心壮志。这块成片规划、深度开发的黄金地段在集纳众智良策后,焕新成为备受瞩目的“世界会客厅”。
引流聚才拓展“国际朋友圈”
2011年,全球运力居前的集装箱航运巨头MSC地中海航运在虹口区开设办公室。MSC随后成立的航运代理合资公司、邮轮旅行社等旗下公司均选择注册在虹口,并于2023年将跨国地区总部设于虹口。MSC地中海航运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朱竞表示,企业的发展与虹口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地中海航运与虹口区的缘分由来已久。自落户以来,我们亲眼见证了虹口热火朝天的建设过程,能入驻北外滩这样一个开放、友好、大气的世界会客厅,我们对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面向未来,地中海航运将继续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贸易桥梁,携手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港口建设、航运物流及多式联运的协同发展。”朱竞说。
北外滩吸引而至的航运业巨头远不止MSC地中海航运公司一家。在活动现场,东方国际集团物流供应链总部、新加坡海领船务中国总部、挪威船舶管理公司OSM-Thome中国总部正式签约落户,北外滩的“国际朋友圈”进一步扩容。
截至2024年底,虹口区汇集重点航运企业近4500家。全球排名前50的班轮运输企业中16家在北外滩设立跨国地区总部、分公司或代表处;跨国地区总部、民营总部企业数量达到12家,航运功能性机构近40家,克拉克森等航运经纪公司21家。从集装箱、干散货到油气运输、港口运营,随着高能级航运企业总部集聚,北外滩航运服务产业链进一步延展,高端要素配置能力提升,供应链管理、航空服务、海工、航运科技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产业能级跨越提升。
坚实的产业基础让北外滩人气越来越旺。一方面,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北外滩航运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等一系列高端行业活动搭建了全球港航界交流平台。据统计,自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连续举办四届以来,全球各领域600余位嘉宾登台演讲,90余项重磅成果权威发布。另一方面,国际邮轮节、上帆赛、上艇赛、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F1嘉年华热闹非凡,国际邮轮、游艇、游船络绎不绝,“世纪同框”“最佳摄影点”吸引全球宾客纷至沓来。
牵头“上海方案”接轨国际标准
今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净零排放管控新政,为全球港航业绿色转型按下加速键。建立权威、独立、接轨IMO标准的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成为当务之急。5月27日,上海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在北外滩启动,率先探索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运低碳治理体系的“上海方案”。
虹口区作为市区协同推进绿色低碳服务的重点区域,已集聚绿色低碳相关机构企业近800家。2024年,产业规模超700亿元,增速超20%。北外滩不仅是全国碳市场启航地,诞生了全国首个“水信托”产品;也是绿色低碳创新策源地,实现了全球首制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试航等多项突破。当前,虹口区在碳服务、绿色航运、绿色金融等方面已形成显著特色。作为“试验田”,正锚定千亿产业目标,加快建设“北外滩绿色服务发展试验区”,加速探索零碳空间、虚拟电厂等创新场景落地。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三分之二的双碳标准立项由虹口区相关单位主导或参与起草。
近年来,更多航运业“国际规则” “国际标准”从北外滩走向世界: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北外滩裁决,上海仲裁委员会海事案件标的额显著增长;上海航交所发布的《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编制规范》成为国际航运定价的重要参考;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正探索增加绿色低碳、数字智能权重,向全球输出“中国标准”;北外滩航运争议预防与解决中心、北外滩国际海事仲裁人才培训基地、北外滩国际海员实训基地相继成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事人才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提升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能级,增强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推动航运科技突破,以绿色燃料加注为切入点发展绿色航运……通过强化软实力、提升话语权,北外滩在全球航运界代表上海和中国积极发声。从“中国的北外滩”到“世界的北外滩”,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加速迈向全面建成的进程中,未来北外滩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为全球航运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